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燕鵙科 > 钟鹊属 > 黑头钟鹊
黑头钟鹊

黑头钟鹊

英文名:Hooded Butcherbird

学名:Cracticus cassicus

【简介】
黑头钟鹊(学名:Cracticus cassicus),属于雀形目燕鵙科钟鹊属的鸟类,因独特的黑色头罩及胸部特征而得名,在新几内亚及其周边岛屿的低地森林中较为常见。它以其独特的鸣叫、美丽的歌声和广泛的分布而闻名。

【外形特征】
黑头钟鹊体长32至35厘米,体重130至155克。其头部、喉咙和上胸部为亮黑色,背部黑色,翼缘以及尾端亦为黑色,除胸前、腹部和尾下覆羽之外,其余羽毛为白色。喙长而银色,尖端呈黑色。雄鸟与雌鸟体形相近,但雄鸟稍大。幼鸟的头部、胸部、背部及翼覆羽的黑色羽毛尖端为棕色,喙为灰色。

【生活习性】
黑头钟鹊通常栖息于低地雨林的开阔地带、边缘地带和次生林中,接近人类居住区。它们喜欢在开放区域附近的树木中觅食,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摄食包括大型昆虫、幼虫、蜘蛛和水果等。偶尔也会捕食小脊椎动物,如小型鸟类。

【鸣叫特征】
黑头钟鹊被认为是钟鹊中最出色的歌手之一,其鸣唱多变,具有多种不同的音符,例如号角般的音符和吟唱,充满清脆的音调和流畅的乐句,带有嘶哑的嘎嘎声和咕噜声,结合音乐般的音符,构成持续约六秒的歌曲,可连续数分钟演奏,每种歌曲反复出现。

【繁殖习性】
有关其繁殖的具体信息有限。根据观察,单巢的记录显示繁殖可能发生在旱季后期。研究表明,多个配对可能在邻近区域和平地共同筑巢,曾有报告指出数只成鸟为一只雏鸟共同育雏。巢穴主要是由树枝和细枝组成的碗状结构,建在离地9到25米高的树强侧枝末端。每次繁殖期通常产2到3枚蛋,蛋壳呈浅橄榄色,带有棕色、蓝色或绿色斑点,在较大端处有深色斑点,大小约为33x25毫米。

【外型辨识】
该种明显区别于黑背钟鹊,后者体型较小,具白色而非黑色的喉咙及胸部。其独特鸣唱风格,能够模仿其他鸟类声音,如锈色林鵙鹟、小鵙鵙、蓝点辉卷尾和盔吮蜜鸟。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黑头钟鹊的濒危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黑头钟鹊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及其周边岛屿,包括基里鲁、穆舒、巴西亚卡基群岛、特别是大陆新几内亚、西部岛屿和德恩特卡斯特奥克斯群岛和特罗布里安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