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歌䳭
英文名:Red-capped Robin-Chat
学名:Cossypha natalensis
【简介】
红顶歌䳭是一种分布于非洲中南部的鸟类,具体区域包括阿拉伯半岛南部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该物种成鸟的外观特征显著,具有橙红色的头部和脸部,黑色的眼睛,蓝灰色的背部和翅膀,以及橙色的尾部。
【外形特征】
红顶歌䳭成熟个体拥有橙红色的头部、脸、胸部和腹部,黑色的眼睛,蓝灰色的背部和翅膀。尾部中央呈深色,边缘则是鲜明的橙色。幼鸟通常呈暗棕色,头部有红棕色斑点,身体上散布着较大的红棕色斑点,特别是腹部附近。性状相近,但不同亚种间存在一定的颜色差异。例如,C. n. larischii的颜色比指名亚种更深,尤其是头部和颈背;而C. c. intensa的头部和下体颜色更亮,略带橙红。
【鸣叫特征】
红顶歌䳭的鸣叫具有特殊性,常是一连串悠扬的口哨声,其中含有大量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声音哀婉颤抖。该物种通常在隐蔽处鸣唱,有时一次持续时间可达30分钟。除了主唱之外,还有一种用于联系的单调重复声“trriii trrr”或“tiuh-tah”,以及在警告时发出的粗哑声“gurrrr”。
【生活习性】
红顶歌䳭栖息于低地和中海拔的常绿森林,包括开放的落叶林、沙丘森林、河岸森林、峡谷森林以及干林区。旱季期间,会迁徙到沿海的常绿森林。其主要食源为昆虫和水果,主要通过翻找枯叶和打开蚁巢获取食物,亦会捕捉空中飞行的昆虫。有意思的是,该种时常跟随蚂蚁群落及某些哺乳动物如鼹鼠、鼹鼠鼠(Cryptomys)和象鼩(Rhynchocyon circinei)等,以捕食遭受惊扰的昆虫。
【繁殖习性】
红顶歌䳭的繁殖周期因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一般发生在雨季期间。它们会花大约5天时间筑造敞开式的杯状巢,巢材包括干叶、细枝、草和枯树皮,内衬纤细的叶片纹理、细根和纤维,然后置于树洞、裂缝或森林中的藤蔓间。每窝通常产卵2至4枚,平均3枚,孵化期为13至15天,雏鸟期为11至17天。雏鸟需在离巢后依赖父母照料约6周的时间。
【外型辨识】
与其他同属物种比较,红顶歌䳭以橙红色头部和脸部,以及蓝灰色背部为著称。亚种之间的区别在于颜色的深浅和色素的调性变化。
【保护状况】
红顶歌䳭在其自然栖息地未列为特殊保护对象,按IUCN评估结果为“无危”(Least Concern)类别。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区域,包括尼日利亚中部和东南部、喀麦隆近Yaoundé、加蓬西南部、刚果共和国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直至安哥拉北部和西部;最广泛的分布种群C. n. intensa北至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南至津巴布韦西北部和东部和莫桑比克北部;而C. n. natalensis的分布范围则限于莫桑比克南部、斯威士兰和南非东北部及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