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阔嘴鸟
英文名:Dusky Broadbill
学名:Corydon sumatranus
【简介】
暗色阔嘴鸟是一种体型庞大且独特的鸟类,通体深色,腹部和胸部一片橙褐色。最显著的是其巨大的粉红色大喙,喙上部呈深紫色,尖端为浅蓝灰色,边缘是灰色。腿脚颜色为粉灰色或偏褐色。虹膜颜色深棕红,眼周皮肤呈现紫色。幼鸟体色接近棕色,且上翼和尾的部分白色较少,喉部较暗。
【外形特征】
- 体长:24-28.5厘米
- 体重:约140克
- 颜色包括黑色的头部和躯干、带有橄榄色调的臀部和尾上覆羽,翅膀棕色,飞羽基部有白色边缘。
- 喉部与上胸为白色,边缘带有橙褐色,其余下体呈深棕色。
【鸣叫特征】
暗色阔嘴鸟的鸣叫声涵盖了多种样式的尖叫和哨声,常常是一串连续的6-8个升调声音,类似“hi-ky-ui, ky-ui, ky-ui...”。此外还包含尖锐细薄的‘psseeoo’声、高音刺耳的‘tsiu’以及远距离传播的嘎嘎声和咔嗒笑声。有时也会有颤音‘ch whit’声、加速的‘chwoo’或‘phwoo’声。
【生活习性】
暗色阔嘴鸟主要在森林上层觅食,高度在15-30米之间。它们常组成10-20只的巨大觅食群体,尤其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最为频繁,是典型的森林上层鸟类,常常在距离地面4-13米处建造巢。
【繁殖习性】
暗色阔嘴鸟的繁殖活动通常发生于旱季的晚期(如缅甸的3月至5月)或雨季最盛时(如泰南的12月至6月)。它们共同构建大型梨形巢穴悬挂于树枝上,每窝产2-4枚卵,但具体的孵化与雏鸟成长信息尚未完全了解。
【外型辨识】
与其他阔嘴鸟比较,该物种明显更为巨大且特征更为鲜明,尤其是那独特的喙形态及颜色,以及多样化的叫声都提供了较为显著的区分标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暗色阔嘴鸟被列为无危(LC)物种,但鉴于栖息地的破坏及生存压力,长期保护特别是其栖息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理分布】
暗色阔嘴鸟栖息于东南亚的森林中,分布范围包括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新加坡以及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适应从低地到高地的环境,活动高度可达1220米(泰国),甚至2000米(亚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