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鸦科 > 鸦属 > 美洲白颈鸦
美洲白颈鸦

美洲白颈鸦

英文名:White-necked Crow

学名:Corvus leucognaphalus

【简介】
美洲白颈鸦(学名Corvus leucognaphalus)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鸦科鸟类,属于最大的鸦属种类之一。该物种的羽毛呈现黑色,在特定光照条件下会显现出蓝紫色的光泽。目前仅存于希斯帕尼奥拉岛。

【外形特征】
美洲白颈鸦是一个拥有健硕身姿的巨大物种,体长约为42至46厘米(17至18英寸),整体羽毛是纯黑色,带有蓝紫色的光泽。它的颈部通常看起来是黑色,白色羽毛仅在繁殖期间才能显现些许。该物种拥有一个长长的、深黑色的喙,其鼻羽未完全覆盖鼻孔。眼眶后方有一小块暗灰色的裸露部位,下颌基部也有同样的作用。最为突出的特征是红色的眼睛和黑色的双脚。

【鸣叫特征】
美洲白颈鸦的叫声独特而复杂。其声音兼具一段流畅、类似波泡声、尖锐与低沉的沙哑音,并且在某些音频表现出类似普通渡鸦的特征。

【生活习性】
美洲白颈鸦主要栖息在低地和山地森林,部分情况下也适应农业改造过的环境。它们的饮食偏好富含水果,同时也不乏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在喂养幼鸟时。此外,它还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本土青蛙和幼鸟,以及蛋类。

【繁殖习性】
关于筑巢的细节,大多数时候是单独完成的,它们倾向于在高大树木的顶端置巢。不过官方记录中提及较少其他详细信息。

【外型辨识】
美洲白颈鸦相较于棕榈鸦主要拥有更长、更尖的喙和显著的红眼区别,棕榈鸦的眼睛颜色较暗,体型通常较小。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的评估和鸟类红色名录,美洲白颈鸦被列为易危物种。由于栖息森林破坏和猎捕行为,该物种在历史上的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尤其是在波多黎各,最后一次被记录是在1963年。自那之后,美洲白颈鸦在当地即已灭绝。

【地理分布】
美洲白颈鸦主要栖息于中美洲地区,包括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希斯帕尼奥拉岛。其全球活动范围大约为8,30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