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岛乌鸦
英文名:Mariana Crow
学名:Corvus kubaryi
【简介】
关岛乌鸦(学名:Corvus kubaryi),又称Mariana Crow,属于雀形目鸦科鸦属。该物种主要栖息于北马里亚纳群岛的Rota岛,并曾在关岛广泛分布。由于棕树蛇入侵,关岛乌鸦已在关岛灭绝。其全球活动范围约为220平方千米。
【外形特征】
关岛乌鸦为小型鸦类,体长约38厘米,体重在205至270克之间。雄鸟较为庞大。全身羽毛呈光泽的黑色,头部和背部带有暗蓝色光泽,腹部略显暗淡,羽毛基部呈现白色,形成独特的外观。眼睛棕色,喙和腿均为黑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光泽较淡,腹部和翅膀偏棕。
【生活习性】
关岛乌鸦主要栖息于成熟的本土石灰岩森林中,并偏好以无花果和瑜伽树为主的环境。它们也出现在次生林、海岸森林、沟壑森林、农业地区和椰子种植园等地。少有在开阔地带或城市区域出现,属于全年的留鸟。饮食以昆虫、小脊椎动物和植物为主。它们通常以家庭群体或小群体形式活动。
【鸣叫特征】
关岛乌鸦的主要鸣叫声为高音的“caww”,此外还有包括鼻音拉长的“caaaw”或柔和的咕噜声在内的多种叫声,用于相互沟通。
【繁殖习性】
关岛乌鸦的繁殖周期主要在旱季,即每年8月至次年2月,也会在其他季节繁殖。巢直径可达24-53厘米,厚约15厘米,建在本土树木上,高度在4-10米之间。每个巢平均产卵约2.3枚,孵化期为21-23天。雏鸟由双亲共同抚养,直到36-39天后才离巢。离巢后,幼鸟仍需长时间依赖父母,直到下一个繁殖季节来临。
【外型辨识】
关岛乌鸦区别于其他鸦科鸟类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光泽的黑色羽毛和独特的高音“caww”叫声。
【物种区别】
常见的相似物种有黑卷尾和花辉椋鸟。但这些鸟类体型更小或更苗条,容易区分。
【保护状况】
关岛乌鸦因在关岛遭遇棕树蛇入侵而数量锐减,已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CR)。目前该物种仅存于北马里亚纳群岛的Rota岛。
【地理分布】
关岛乌鸦全球活动范围约为22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北马里亚纳群岛的Rota岛,曾经广泛分布在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