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嘴鸦
英文名:American Crow
学名:Corvus brachyrhynchos
【简介】
短嘴鸦(学名:Corvus brachyrhynchos)是雀形目鸦科鸦属的一种鸟类,常见于北美地区。体型较大,体长约为43至53厘米,体重在316至575克之间,全身羽毛黑色,带有紫蓝光泽。
【外形特征】
短嘴鸦的羽毛呈现深邃的黑色,并且在阳光下可见明显的紫色和蓝色金属光泽。背部、翅膀、肩部以及臀部和上尾覆羽和次级飞羽尤为明显。相比之下,初级飞羽、初级覆羽和最外侧的尾羽呈现出蓝绿色光沉,中间的尾羽则更加偏蓝或偏紫。下体可显现蓝紫色光泽,颈部、背部、喉部、胸部、腹部和臀部的羽毛带有灰色基部,背部和肩部还呈现出鳞片状的外观。喙呈黑色且较粗壮,鼻孔覆盖着刚毛状羽毛。虹膜为棕色,幼鸟多为暗褐色,虹膜颜色在成熟过程中会从蓝色变灰色,最终呈现出棕色。
【生活习性】
短嘴鸦栖息于各类开放环境如田野、林地边缘、沼泽及城市地区,非常善于适应人类聚居区。作为杂食性鸟类,它们的食物包括昆虫类、小型动物、腐肉、垃圾、种子、果实和浆果。它们具有社交特性,通常成群行动,群体成员数量可多达数千只。非繁殖季节时,它们会在特定地点集体夜宿。
【鸣叫特征】
短嘴鸦发出标志性的“卡哇”声,通常为重复的高声短促音,并且节奏较快。
【繁殖习性】
短嘴鸦的繁殖季节从春季开始,搭建大型棍棒巢,通常在树上搭建,但在灌木丛和极少数情况下地面筑巢也时有发生。每个巢通常含有3至6枚蛋。孵化期约为18天,幼鸟需要大约36天才能离巢。幼鸟和巢穴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蛇、浣熊、乌鸦、家猫以及大雄鸮、红尾鹰、游隼等食肉鸟类。
【外型辨识】
短嘴鸦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面积约为11,600,000平方千米,且平均体重约为496.1克。它们的栖息地类型多样,从草原到热带已被严重退化的森林均可发现短嘴鸦的踪影。
【物种区别】
与北美乌鸦相比,短嘴鸦在形态上较为类似,但因其体型较大、翅膀拍打更慢、腹部更亮、嘶叫声更柔和高音需加以区分。与鱼鸦相比,短嘴鸦体型也更显壮硕,且颈部、背部及臀部的颜色更暗,主要通过熟悉的叫声加以区隔。鱼鸦的叫声通常比短嘴鸦的更加鼻音化且为其双音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标准,短嘴鸦归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短嘴鸦分布在从加拿大南部到美国北部以及墨西哥北部的地理区域内,从太平洋海岸延伸至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它们几乎存在于所有类型的栖息环境,包括温带草原、亚热带或热带的干燥森林、草地、林地、公园、城镇、主要城市等,唯独不在苔原生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