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嘴旋木雀
英文名:Papuan Treecreeper
学名:Cormobates placens
【简介】
短嘴旋木雀是一种体型中等的小型鸟类,学名为Cormobates placens,英文名为Papuan Treecreeper。它属于雀形目旋木雀科白喉属。
【外形特征】
短嘴旋木雀体长约14.5厘米,体重介于12至19.5克。雄性的头部呈暗棕色,带有模糊的淡褐色条纹;背部和臀部为暗橄榄褐色,翅膀较深,带有锈色条纹;尾巴是橄榄色至灰色,带有黑色斑点;胸腹部则从灰白色渐变至赭黄色,伴有暗褐色条纹。雌性个体显著区别在于其额头有明显的锈橙色颊斑,腹部的条形纹样更大。幼鸟在外观上与成鸟相似,但腹部的斑点更重。
【鸣叫特征】
短嘴旋木雀的叫声是一系列柔和的5至10个笛乐或钟音似的音符,音调缓慢上升,最后一个音符持续时间较长;另有逐渐下降的颤音,类似栗胸杜鹃;以及微弱的鼻音三连音,读作“chu chee chu”。
【生活习性】
短嘴旋木雀栖息在海拔1250米至2600米的低至高山雨林,有时甚至会达到更深至3000米的亚高山森林地带。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高山区。以昆虫为食,经常单独或以小型群体活动。觅食时,它以独特的跳跃式攀爬树干的方式捕捉食物,接着飞至较低的层次,再重复攀爬过程。
【繁殖习性】
关于其繁殖的信息,科学界目前尚无明确记录。
【外型辨识】
短嘴旋木雀是新几内亚唯一的旋木雀物种。相比其他旋木雀,其特有的行为模式是区分的关键,通过与类似行为的sitellas对比,短嘴旋木雀体型更大且背部没有条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短嘴旋木雀被列为无危(LC)物种。尽管它们在某些地区的观察记录较为少见,但据估计在高度地区的数量可能相对较多。由于其主要栖息地远离低地的伐木和刀耕火种农业活动,受到直接威胁的可能性较小。然而,对短嘴旋木雀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知识仍然匮乏,需要加强研究。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的山区,包括1250米至2600米的低至高山雨林和雪山西部高达3000米的亚高山森林。短嘴旋木雀也被发现于太平洋区域,涵盖中国台湾省、东、中、西沙群岛及南中国海诸岛,菲律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