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鸲
英文名:Indian Robin
学名:Copsychus fulicatus
【简介】
印度鸲(Copsychus fulicatus),属于雀形目、鹟科、鹊鸲属。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包括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国。
【外形特征】
雄性印度鸲主羽呈黑色,白色肩斑和棕红色胸腹部形成鲜明对比;而雌性体色则多为棕色,不如雄性鲜艳。亚种之间体型稍有差异,北方亚种较大,南方亚种则较小。
【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阔地带,常见于棕榈林、裸露的山坡、新开垦的土地、人类居住区附近、盐滩、沙丘等相对干燥的区域,也时常出没于低矮荆棘丛和岩石间。这些环境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昆虫资源。
【鸣叫特征】
雄鸟通过鸣叫声确立领地以及与其他雄鸟对抗。鸣声通常是4到5个短促而尖锐的音符组成的微弱旋律,尾音往往提起来。此外,印度鸲还会发出几种类型的叫声,如“cheery-wee”或“pi-peear”,尾声渐高的“sfveit”以及在遇到捕食者威胁时发出的严厉警告“cheee”和强烈的警戒“chur-r”。
【繁殖习性】
印度鸲的繁殖期集中在4月至6月。雄鸟和雌鸟共同协作筑巢,筑巢地点大多选择在石头下、土块附近、耕地中的洞穴、树桩空腔、废弃罐子内部或屋顶瓦下。每窝通常产卵2至4枚(最多可达7枚),卵为粉白色,有红褐色斑点。孵化期大约为11至13天。
【外型辨识】
印度鸲雌性与鸟种皮氏石䳭、东方八哥在外观上很容易混淆,为正确区分,需要仔细观察其主要特征。雄鸟的黑色体羽及棕红色下腹部,加之常竖起的尾长,是其主要特质。
【物种区别】
无
【保护状况】
IUCN将其保护等级列为无危(LC),但在不同地区的生存状况各不相同。
【地理分布】
巴基斯坦境内多见于野橄榄和Acacia modesta等灌木林;在斯里兰卡,主要见于低至海拔1600米的干燥地区。此前,印度鸲曾在纽约地区尝试引入,但未能形成稳定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