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喉食蚊鸟
英文名:Ash-throated Gnateater
学名:Conopophaga peruviana
【简介】
灰喉食蚊鸟(学名:Conopophaga peruviana),是雀形目、食蚊鸟科的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及其周边地区。
【外形特征】
雄性灰喉食蚊鸟的脸部、背部和胸部为灰色,背上颜色更深,带有棕褐色调,冠部为棕褐色,喉咙白色并有一撮白色的耳后羽。雌性个体的脸部和胸部为橙色或红棕色,上体为棕色,眉毛为橙色。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虹膜、喙和腿均为深色。两性共有的独特特征是当受到惊扰时会竖起的白色头羽。
【生活习性】
灰喉食蚊鸟生活在海拔不低于600米的亚马逊东部的森林底层,偶尔可以达到海拔900至1000米的高度。它们主要在高树冠下层的开阔地带生活,偏好栖息在藤蔓丛生和倒木密集的地方。这些鸟通过短距离啄食和掠食的方式捕食地面和靠近地面的节肢动物。
【鸣叫特征】
其特有的叫声是单一的、短促而有力的音节“shrECK”,这对于定位个体来说是一个有用的标志。
【繁殖习性】
虽然具体的繁殖习性信息有限,但已知灰喉食蚊鸟的巢穴为浅杯形状,位于距离地面不到一米的高度,且在巢的建造过程中两性共同参与。幼鸟的照料也由雌雄双方共同完成。
【外型辨识】
灰喉食蚊鸟的雌雄异形显著,雄鸟呈现灰褐色,而雌鸟则为橙色或红棕色,两者都拥有独特的白色耳后羽。不同于其他一些近似物种,灰喉食蚊鸟背部具有明显的鳞片状图案和翅膀上的显著斑点,这有助于同其他品种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灰喉食蚊鸟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east Concern,简称LC)。
【地理分布】
灰喉食蚊鸟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西部和西南部,具体地区包括西部厄瓜多尔、东部秘鲁、巴西西部以及玻利维亚拉巴斯省的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