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阿拉食蚊鸟
英文名:Ceara Gnateater
学名:Conopophaga cearae
【简介】
塞阿拉食蚊鸟(Ceara Gnateater,学名:Conopophaga cearae),属于雀形目食蚊鸟科食蚊鸟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于巴西东北部的上层常绿森林区域。这种鸟类的别称有“cupadente”和“spitter”,因其发出的尖锐声音“tcheek!”而得名。
【外形特征】
塞阿拉食蚊鸟体长约11.5至14厘米,体型丰满。羽毛鲜艳,整体呈橙色,腹部偏白,腿长。雄鸟具有鲜明的白色耳羽,在兴奋的时候能够竖立;雌鸟的耳羽则呈橙灰色。相较于近似的棕食蚊鸟,塞阿拉食蚊鸟的颜色更加淡雅,且没有明显的白色胸斑,冠羽更亮,尾巴较短。
【鸣叫特征】
该鸟类的鸣叫由一系列哨音组成,并逐渐增强音量。其典型的叫声为尖锐的“tcheek!”声。
【生活习性】
塞阿拉食蚊鸟栖息于上层常绿森林,偶尔也可能出现在沿海沙丘的灌木丛中。主要以昆虫为食,通常单独活动或是与伴侣一起觅食,避免大群聚集。它们的活动范围主要靠近地面,倾向于选择隐身的地方。
【繁殖习性】
塞阿拉食蚊鸟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繁殖方式。一年四季保持配对,繁殖季节时,它们会于低枝或灌木之间筑建杯状巢,使用树枝和树叶进行伪装。每窝通常产2枚卵,然而通常只有一只后代能够成功离巢。孵化期间,雌雄亲鸟共同参与,采用多种策略保护巢穴免受天敌侵扰。
【外型辨识】
与棕食蚊鸟相比,塞阿拉食蚊鸟的颜色更浅,没有醒目的白色胸斑,并且有更亮的冠羽和较短的尾巴。
【物种区别】
与棕食蚊鸟相比,塞阿拉食蚊鸟的颜色更浅,没有醒目的白色胸斑,并且有更亮的冠羽和较短的尾巴。
【保护状况】
塞阿拉食蚊鸟被列为IUCN近危物种(NT)。尽管在部分地区能够适应退化的生境,但其分布范围在巴西东北部非常有限,可能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威胁。
【地理分布】
塞阿拉食蚊鸟主要分布于巴西东北部的多个州,主要包括Ceará、Pernambuco、Paraíba、Rio Grande Do Norte和Alagoas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