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地鸠属 > 红地鸠
红地鸠

红地鸠

英文名:Ruddy Ground Dove

学名:Columbina talpacoti

【简介】
红地鸠(Columbina talpacoti),又称鲁迪地鸠,属鸽形目鸠鸽科地鸠属。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开阔湿润地带,包括人类村落、城镇以及广阔的自然区域。红地鸠从墨西哥南部延伸至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北部等地,还偶尔出现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在北美洲,红地鸠多见于其西南部地区,如德克萨斯州南部至加州最南端,多为冬季偶然访客。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头部和颈部呈现蓝灰色,上体色调丰富,有着醒目的赤褐色,翅膀上有黑色斑点,下体则为较淡的棕色,尾部边缘呈黑色,翅膀下方为肉桂色和黑色相交织的图案。成年雌鸟相比于雄鸟颜色较淡,主要呈现出灰棕色,其头部与身体色彩的变化不如雄鸟明显。幼鸟的颜色和形态接近雌鸟,但羽毛呈现出鳞状外观。整个成年个体长度大约17厘米,体重范围在40-56.5克之间。

【鸣叫特征】
它们通常发出柔和的咕咕声,音调可被解读为“曲-伍”。

【生活习性】
红地鸠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尤其喜欢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觅食,如在农田和城市中寻找食物。它们偏好干燥或者经过砍伐后的开阔地带,也出现在耕作或放牧的区域。飞行时,翅膀拍打节奏一致且快速,偶尔伴有快速抖动。

【繁殖习性】
红地鸠营巢于低矮的树上,在繁殖季节期间,用树枝构建简单杯状的巢。每窝产卵2枚,白色,由父母共同孵化,孵化期12-13天。幼鸟约两周后即离巢,但若环境适宜,可能会再产下一窝或两窝。

【外型辨识】
雄性红地鸠因其醒目的赤褐色和翅膀上的黑色斑点极为多样。而雌鸟与灰褐色地鸠相比,体型稍大且色彩更偏向赤褐色,其底部整体颜色一致,而非斑驳色。此外,雌鸟也与蓝地鸠的雌性区别开来,后者体型略大,翅膀上带有的黑斑更显眼。

【保护状况】
红地鸠依据IUCN清单,已被列入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的“无危”级别(Least Concern, LC)。

【地理分布】
红地鸠主要遍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地区,繁殖区域南界直至阿根廷北部,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加勒比海群岛也有分布。非繁殖期间,鸟类个体可能出现在美国西南部,如德克萨斯州南部到加利福尼亚最南端。

尽管在城市环境中可能面临与另一种鸽子的竞争,但红地鸠仍然常见于城市广场和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