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地鸠属 > 纯胸地鸠
纯胸地鸠

纯胸地鸠

英文名:Plain-breasted Ground Dove

学名:Columbina minuta

【简介】
纯胸地鸠,中文学名:纯胸地鸠;英文名:Plain-breasted Ground Dove;学名:Columbina minuta。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低地、山麓及热带草原等区域。

【外形特征】
纯胸地鸠是一种体型较为小巧的鸟类,长约14至16厘米,体重约24至26克,略小于常见的地鸠。其外观朴素,背部呈现出一定的紫色,但该特征可能较难察觉。雌鸟与雄鸟外形接近,但颜色更为淡雅,下体呈灰棕色。头部和胸部的羽毛清晰洁净,无斑点与地鸠的显著特征对比。幼鸟的毛色更显暗淡,主要是灰棕色,且翅膀下方的黑色斑点相对不那么明显,不同亚种间存在色泽上的细微差异。

【生活习性】
纯胸地鸠栖息于低地和山麓地带,偏爱于干燥沙质环境中的灌木丛、轻型金合欢林下的开阔区。在农业区和草原地带,它们也常见。通常以小且亲密的群体出现,在灌木底层活动和觅食,饮食以草籽为主。不同季节的运动模式可能呈现差异,随温度变化频繁迁移或繁殖行为调整。

【鸣叫特征】
纯胸地鸠的鸣叫是一组较为低沉、渐进提升的“谁泼……谁泼……谁泼……”之声,每秒钟约为1.2至1.6个音符,音符间隔显著短于静默期。

【繁殖习性】
纯胸地鸠在全年多数时间都有繁殖活动,繁殖期的最高峰通常出现在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特定地区。巢穴多数建在低矮的枝条上,是一个由草、茎、根和羽毛构建而成的脆弱平台。筑巢高处可高达9米,通常位于地面或树/灌木上。繁殖时,每窝平均产卵2枚,孵化期约为13至14天,雏鸟在12至14天后离巢。雄鸟在筑巢过程中会有短暂的飞行表演。

【外型辨识】
需注意的是,该物种有时会与红地鸠混淆,这类误认源自二者形状和地理共存性。红地鸠通常体型更大,全身呈现更深的暖棕色色泽,而纯胸地鸠胸部无斑点。当对比两者大小和尾巴比例时,也能容易识别。

【保护状况】
目前,纯胸地鸠的界别状态为IUCN红色名录中的无危(LC)类。尽管在某些地方随着城市化和农业扩张可能有所增加,但在与红地鸠共存的区域显示出潜在的竞争劣势,从而引发了数量下降的趋势。

【地理分布】
纯胸地鸠分布广泛,包括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多个国家以及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地区。不同地理区域的栖息条件和生活习惯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