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鼠鸟目 > 鼠鸟科 > 鼠鸟属 > 红背鼠鸟
红背鼠鸟

红背鼠鸟

英文名:Red-backed Mousebird

学名:Colius castanotus

【简介】
红背鼠鸟,又称红背衬鼠鸟,属鼠鸟目、鼠鸟科、鼠鸟属。以其背部的红或栗色斑块而得名,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地区的鸟类。

【外形特征】
红背鼠鸟的体长通常在30至38厘米之间,尾长约为20至26厘米,体重则在39至82克之间变动。该物种背部和翅膀为棕色,下背部和臀部有明显的亮栗色斑块。尾羽长而层次分明,呈棕色。头侧和喉部颜色为灰白色,下体则是灰棕色,胸部略带紫红色,腹部颜色比较淡,为淡黄色。喙的上半部分为黑色,带有灰色斑点,下半部分为白色。脚的色调为珊瑚红至鲜红,虹膜上部为黄色,下半部颜色则呈暗绿色。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广泛分布在各类生境中,从密林到开阔的林地和空地,甚至在农田和河岸植被中也能见到它们的踪迹。繁殖时,红背鼠鸟倾向于与其他鼠鸟形成混群,如红脸鼠鸟。它们的食物主要以水果为主,例如木瓜、香蕉、芒果、无花果等。同时,红背鼠鸟还会食用部分绿色植物,包括花、花蕾和嫩叶,偶尔也捕食白蚁。通常以小群生活在一起,主要的发声是持续的啾啾声,还有尖锐的“chee chee chee”声。

【鸣叫特征】
它们的主要发声是持续的啾啾声,还有尖锐的“chee chee chee”声。

【繁殖习性】
红背鼠鸟的繁殖季节一般在12月和1月,但全年范围内都有可能进行繁殖。巢结构为碗状,尺寸较大且较为粗糙。它们会将巢放置在离地面3至4米高的地方,通常隐藏在树冠的下方。每巢一般能够产下1至4枚蛋,蛋壳白色甚至稍微带有淡色。这些蛋的尺寸大约为21.7至22.6毫米×17至18毫米。孵化期长达12至14天。孵化过程通常由双亲共同完成。刚孵化的雏鸟上身覆盖着稀疏的灰色绒毛,约经过11天后,雏鸟即会离巢,不过直到21天大才完全具备飞行能力。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2010年的鸟类红色名录中将其归类为LC(无危)物种,并认为其受自然资源威胁不大。

【地理分布】
红背鼠鸟主要栖息在安哥拉西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刚果共和国。尽管它们的活动范围广,但仍集中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