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齿鹑
英文名:Northern Bobwhite
学名:Colinus virginianus
【简介】
山齿鹑(学名:Colinus virginianus)是一种地栖鸟类,属于鸡形目齿鹑科齿鹑属。原生于北美洲东部、东南部以及墨西哥,并被引入到古巴、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
山齿鹑体型适中,体长约为24至28厘米,翼展33至38厘米。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其体重略有变化。雄鸟具有白色喉咙和眉纹,周围环绕着黑色边框;雌鸟的喉咙和眉纹是黄褐色,无黑色边缘。成鸟全身以赤褐色为主,翅膀带有灰色斑点,腹部呈现白色鳞状条纹,尾巴则是灰色。雌性个体颜色较暗淡,对比不明显,幼鸟羽毛类似雌鸟但颜色更淡,纹路也不那么清晰。
【生活习性】
山齿鹑全年栖息在开放环境,如农田、草地、开阔林地、林地边缘以及路边等地。它们主要食物包括植物种子、浆果、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山齿鹑发出清晰的声音,最具特色的叫声是雄鸟在春季和夏季时所发出的“bob-WHITE”或“bob-bob-WHITE”口哨声,其调子从低至高跨越一个八度。此外,还能听到一些轻柔的哨声和急促的警告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4月中旬开始。在这一时期内,栖息群会解散,每对开始独立筑巢。雌鸟日均产卵一枚,需要约23天孵化。雏鸟早熟,24小时内即可出巢,大概三批繁殖周期直至10月结束。
【外型辨识】
山齿鹑共有20个亚种,包括塔毛利帕斯亚种、瓦哈卡亚种、墨西哥太平洋沿岸亚种、佛罗里达半岛亚种、韦拉克鲁斯亚种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NT)近危类别。
【保护状况】
作为受欢迎的猎鸟,山齿鹑广泛分布于美国南部。不过,栖息地的退化威胁了野外群落的生存,因此它们也被广泛饲养用于狩猎。此外,它们可能会成为狐狸、郊狼、浣熊、负鼠、鹰、猫头鹰及人类的捕食对象。
【地理分布】
山齿鹑主要分布在美国中东部和东南部的森林内,如大湖区到密歇根州南部,向东至马萨诸塞州南部,向西至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科罗拉多州海拔7,000英尺以下的地区,德克萨斯州除最西部外的地区也能找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