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紫耳蜂鸟
英文名:Sparkling Violetear
学名:Colibri coruscans
【简介】
辉紫耳蜂鸟(学名:Colibri coruscans)属于雨燕目蜂鸟科紫耳蜂鸟属的一类鸟类。这种鸟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周边地区非常常见,广泛分布于从阿根廷北部到委内瑞拉之间的区域。
【外形特征】
辉紫耳蜂鸟体型中等,雄鸟平均长度为13至14厘米,体重约为5.8至8.5克;雌鸟体型稍小,平均体重6至7.5克。这种蜂鸟全身呈现金属质感的蓝绿色,耳部有蓝色偏紫的羽毛,下巴和腹部有明显的蓝紫色斑块。其尾巴双叉,颜色为金属绿色,并带有蓝色条纹。雌鸟的特征与雄鸟相似,只是体型略小且常带白色眼后斑。幼鸟的羽毛没有金属光泽,边缘泛黄褐色。
【生活习性】
辉紫耳蜂鸟偏好半开放的生境,比如森林边缘、开阔的林地、花园及种植园,主要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海拔范围在1700至4500米之间。在旱季时,这些蜂鸟会往较低的海拔迁移,有时甚至可以降到200米的海拔。全年可见于低海拔地区,但可能会在不同季节有所扩散。对于甜美的花蜜,辉紫耳蜂鸟显示强攻击性,对其他蜂鸟保持着持续的支配地位。
【鸣叫特征】
辉紫耳蜂鸟是一种非常好斗的鸟类,其叫声丰富多样。它们通常会发出一系列快速的金属质感‘chip’音,每秒约两声。此外,这种蜂鸟还能发出复杂的歌曲组合,包括了各种‘chip’音、尖叫以及短促的颤音,通常这些声音会在空中展示时使用。它们的鸣叫声通常是一连串干涩的颤音‘drrr...drrr...’。
【繁殖习性】
辉紫耳蜂鸟的繁殖季节通常在委内瑞拉为7月至10月,在阿根廷西北部则从12月至2月,甚至更晚。其巢是杯状结构,由柔软的植物材料制成,并外覆苔藓和小树枝,通常放置在水平的树干或悬垂枝条上,有时置于岩石裂缝中。每个巢一般产两枚蛋,孵化期约17至18天,由雌鸟独自承担孵化任务。幼鸟背部带有红褐色绒毛,大约在20至22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相较之下,辉紫耳蜂鸟比小紫耳蜂鸟体型偏大,特征更显著,尤其是腹部的蓝紫色斑块。特别的是,德国亚种germanus不仅体型更蓝,且额头、下体和尾巴也更为深蓝。
【保护状况】
辉紫耳蜂鸟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辉紫耳蜂鸟分布在南美洲的北部和西部安第斯山脉,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在大城市如波哥大、基多和库斯科的花园与公园中亦可见到它们的身影。
【物种区别】
相较之下,辉紫耳蜂鸟比小紫耳蜂鸟体型偏大,特征更显著,尤其是腹部的蓝紫色斑块。特别的是,德国亚种germanus不仅体型更蓝,且额头、下体和尾巴也更为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