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扑翅䴕
英文名:Fernandina's Flicker
学名:Colaptes fernandinae
【地理分布】
古巴扑翅䴕主要分布于古巴的开放林地和牧场,特别是在Zapata沼泽及其他几个省份。栖息地特征包括干燥及湿润生境,通常有棕榈树存在。
【外形特征】
古巴扑翅鹳的显著特征为体羽黄色并带有黑色斑点。雄鸟额头至颈背显肉桂色,带细密黑色条纹;雌鸟脸颊具重白色条纹。其上体淡黄至肉桂色,密集黑褐色横斑,下体黄色带深棕色条纹,翼下和尾下为黄色。嘴尖长弯曲,眼虹膜深棕,腿暗灰。
【鸣叫特征】
此类鸟类发出类似“chee-uh-uh-uh-uh…”的尖锐喷嚏声或“ka-flick, ka-flick, ka-flick…”的节奏性叫声。
【生活习性】
古巴扑翅鹳偏好开敞的环境如林地和牧场,且通常独立或结对活动。其饮食包括昆虫、蠕虫、幼虫和种子。
【繁殖习性】
春季3月至6月为繁殖期,此时它们会在低高度的死活棕榈树中筑巢,巢穴深度约60厘米,每窝产卵3至5枚。孵化期约18天,雏鸟离巢期约为22天。
【外型辨识】
相较于其他扑翅鹳种,古巴扑翅鹳胸部无新月形黑色标记,腹部无斑点。飞行时可见其白色臀部。
【保护状况】
该物种因经历栖息地丧失、农业开发、伐木、飓风破坏及非法贸易而面临威胁,且与大红腹啄木鸟存在巢穴竞争。此外,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列为濒危物种(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