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短嘴旋木雀科 > 短嘴旋木雀属 > 褐短嘴旋木雀
褐短嘴旋木雀

褐短嘴旋木雀

英文名:Brown Treecreeper

学名:Climacteris picumnus

【简介】
学名:Climacteris picumnus
英文名:Brown Treecreeper

分类:
褐短嘴旋木雀属于雀形目短嘴旋木雀科短嘴旋木雀属。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从昆士兰州的Cape York至南澳大利亚的Port Augusta,包括南澳大利亚的Adelaide和昆士兰州的Cape York。

【外形特征】
这种小鸟上体呈灰褐色,脸部和颈部呈浅灰色,而头部和颈部更深一些。冠部呈深色,耳羽呈暗色,眉线明显且颜色较淡。胸腹区域为奶油色至灰白色,中央有黑色和白色条纹的小块区域。胸腹部和两侧有黑边白纹,飞行时可以看到宽阔的褐色翼带。雄鸟胸部条纹为黑白相间,雌鸟的为红白相间,以区别于雄鸟。

【鸣叫特征】
褐短嘴旋木雀的叫声为“spink spink”,可以单独发出或者缓慢重复5至10次,有时会加快速度并以旋律性的哨声或咯咯声结束。它们也会发出一系列4到100个较弱的单调音符,伴随着轻微的声量增强,以及尖锐的嘶嘶声。

【生活习性】
动植物群集偏好桉树为主的林地环境,常活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通常避开密集灌木丛。它们栖息在各种桉树林,包括干硬叶林、河流红桉林、河岸雪松林和半清理过的牧场,特别喜欢粗糙树皮的树木,如stringybarks和ironbarks。通常独居,但活动范围通常不超过10公里。主要以昆虫为主食,尤其是蚂蚁和蜘蛛,但也可能偶尔觅食花蜜和树汁。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7月中旬至12月初。通常每对鸟类会尝试多于一次筑巢,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仅成功抚养一窝。巢通常建在树洞或裂缝中,无论是死树还是活树中位置,通常在0.3至25米的高度。每窝产卵2至4枚,通常为3枚,孵化期为15至16天。雌鸟负责孵化,而雄鸟和额外的帮手负责提供食物。

【外型辨识】
与白喉短嘴旋木雀相比,它们更偏好较为开阔的地带。其南部亚种victoriae在新南威尔士州被视为易危物种,隶属于IUCN无危(LC)类别,但在国家层面被列为“易危”(Vulnerable)。褐短嘴旋木雀白天在小群内活动,或单独寻找食物,夜间单独栖息。其长期内形成的社会单配偶制配对关系常常导致领地互相重叠。

【物种区别】
褐短嘴旋木雀与一些相似的物种间存在关键识别特征,例如胸部的条纹图案,此特征在雄鸟和雌鸟间有所不同。在不同亚种之间,例如melanotus亚种,可以看到深色羽毛和较小体型的变化。综上所述,褐短嘴旋木雀是澳大利亚东部特有的鸟类,其复杂的生命周期和社会行为特征使其成为了生态保护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

【保护状况】
与白喉短嘴旋木雀相比,它们更偏好较为开阔的地带。其南部亚种victoriae在新南威尔士州被视为易危物种,隶属于IUCN无危(LC)类别,但在国家层面被列为“易危”(Vulner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