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灶鸟科 > 地棘雀属 > 红冠拾叶雀
红冠拾叶雀

红冠拾叶雀

英文名:Henna-hooded Foliage-gleaner

学名:Clibanornis erythrocephalus

【简介】
红冠拾叶雀(Clibanornis erythrocephalus)是雀形目灶鸟科中的一种地棘雀属鸟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厄瓜多尔和秘鲁。

【外形特征】
成鸟显著的外观特征包括亮橙色的头部和颈部,围绕着眼周有一圈淡蓝色的皮肤,以及呈厚实苍白状的长喙。背部为橄榄棕色,下体呈淡棕灰色,尾部羽毛偏橙红色,而尾下覆羽则为红褐色。

【生活习性】
它们偏好分布于半湿润森林和落叶林等地,尤其倾向于靠近马鞭草科植物的湿润环境。主要在地表附近活动,通过翻动落叶寻找食物来源,如陆生无脊椎动物等。

【鸣叫特征】
红冠拾叶雀的鸣叫特别,由一连串急促、鼻音浓厚的音节构成,这种叫声在短时间内重复,容易辨认。通过这种方式,它们能够在复杂的森林环境中建立领地和进行交流。

【繁殖习性】
红冠拾叶雀每年的一月至五月为繁殖季节,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洞穴内筑巢繁殖。巢体呈半球型,用根须和其他植物纤维构成。每窝通常产卵3枚。孵化期为16至19天,在这个阶段后会出现幼鸟,不过具体的离巢时间尚不确定。

【外型辨识】
识别红冠拾叶雀的关键在于它们独特的橙红色头部、颈部和翅膀,特别是以其橄榄棕色的背部和厚实的喙等显著特征。相比同属的其他物种,如红冠拾叶雀与棕颈拾叶雀构成对比的品种,后者有翼上的条纹、前脸部的眉纹,以及姿态上的显著差异(红冠拾叶雀喙部更长且鼻状,面部平直,站立时更接近于水平姿态)。

【保护状况】
红冠拾叶雀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NT级),同时列入2009年红色名录的易危物种(VU级)范畴。其种群数量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的影响,包括非法定居点、砍伐森林、放牧和土地权争夺等因子造成的潜在威胁,即使在保护区也是如此。

【地理分布】
红冠拾叶雀的主要栖息地位于厄瓜多尔和秘鲁,集中在该两国靠近海岸区域。它们生活在半湿润森林地带,分布于海拔400至1800米之间。虽然红冠拾叶雀属于灶鸟属,不具备普遍意义上的“原产地广泛分布”的状态,但圈定在厄瓜多尔和秘鲁特定区域,是一种严格区域特有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