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雕
英文名:Lesser Spotted Eagle
学名:Clanga pomarina
【简介】
小乌雕(学名:Clanga pomarina),属于鹰形目鹰科乌雕属。作为一种中型猛禽,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尤其是在欧洲东部和土耳其、亚美尼亚繁殖,迁徙季节则栖息于非洲南部。
【外形特征】
小乌雕体长可达60厘米,展开翅膀可达150厘米。其中,头部及翅膀覆羽呈淡褐色,与深色羽毛形成对比。成鸟的上翼展现出白色斑块,臀部形成明显的白色“V”标记,这一特征在其他同类物种中显得比较模糊。幼鸟的翼上方对比程度较低,翼羽上还带有明显的白色斑点,颈部拥有奶油色斑片,与成年鸟的外观差异显著。
【生活习性】
小乌雕通常喜欢栖息于森林边缘、河流沿岸的林地和靠近草地及农田的开阔地带。这种猛禽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昆虫为食。它擅长迅速捕捉地面上的猎物,例如利用高空盘旋俯冲、树梢静候出击和直接在地面捕捉这些技术进行狩猎。
【鸣叫特征】
小乌雕多数时间比较沉默,但在繁殖季节会发出重复吠叫式的“kyeep kyeep kyeep”或“kyek kyek kyek”声。展示期时,雄鸟会大声的拉长“weeek”音,而雌鸟则发出尖锐的长音“pseeek”声。
【繁殖习性】
小乌雕在中欧的繁殖季节为4月到5月初,幼鸟在7月底到8月初离开巢穴。其巢建于树冠,高度从4至30米,通常由大型树枝构建成,内充有绿色枝叶和杂草。通常每次产卵2颗,但会有1至3颗情况,孵化期大约39天。幼鸟出生后被灰色绒毛覆盖,大概8周后可以离巢。但因为同巢争斗现象,一般只有一只幼鸟能存活到离巢,但在食物丰富的环境下,如爱沙尼亚的田鼠活跃季节,可用两只幼鸟一起成长。
【外型辨识】
与大型同类乌雕相比,小乌雕在体型和色彩上有较明显差异,表现为体型较小,体色更浅,特色在于成鸟上翼双白色逗点标记明显;而幼鸟特征在于翼覆羽没有斑点,颈部有奶油色斑片,相对识别更加方便。
【保护状况】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小乌雕被列为“无危”(LC)。然而,基于CITES II(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状态,其一个特定种群的规模在14,000到19,000对繁殖对之间,即42,000至57,000只个体,显示出明显的数量减少。威胁主要在于栖息地的改变和迁徙途中的猎杀,例如在叙利亚和黎巴嫩。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的繁殖区位于中欧和东欧,延伸至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东南部,其非繁殖区则主要集中在非洲南部,从苏丹南部到安哥拉东部,以及纳米比亚东北部、博茨瓦纳北部和南非东北部。它们每年9月份从北方迁移到非洲南部度过冬季。
【物种区别】
小乌雕是唯一与同类乌雕不同,在繁殖期内访问他巢的猛禽,且这些他巢访问行为的目的尚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