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翅凤头鹃
英文名:Jacobin Cuckoo
学名:Clamator jacobinus
【简介】
斑翅凤头鹃(学名:Clamator jacobinus),又称斑凤头郭公、斑凤头鹃,隶属于鹃形目杜鹃科凤头鹃属。其显著特征包括黑色羽毛和白色斑块、头上的羽冠,这使其易于辨识。
【外形特征】
成年鸟为中等大小的鸟类,体重通常为66-104克,体长约为31-34厘米。它们的体表呈现光泽黑色,具黑色羽冠,翅膀有白色斑点,尾巴的末端亦有白色镶嵌。胸腹部的颜色是白或灰白色,偶尔带有淡黄色。幼鸟的上体棕色或烟黑色,下体为白色,胸带呈现红褐色或灰色,尾着淡色的斑点而不是白色。根据不同的亚种,羽毛的颜色会有所不同。
喙呈黑色,虹膜为棕色或红褐色,脚为灰蓝色。
【生活习性】
斑翅凤头鹃主要栖息在干燥的开阔灌木和草地,不常见于密林或极端干燥的环境里。它们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偏好在暴露的高树枝上活动,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以卵食性和肉食性为主,主要捕食昆虫,包括毛虫、蚱蜢、螳螂、白蚁等,也会食用蜗牛和浆果。
【鸣叫特征】
斑翅凤头鹃的典型叫声是一连串的“kleeuw, kleeuw, kleeuw”,每一声都是下降的趋势。雄鸟会发出更高、更快速的上升音“kwik-kwik-kwik…”和“kweek!”的单音。这些叫声白天和夜晚都会发出。
【繁殖习性】
斑翅凤头鹃在繁殖季节与雨季同步,南方雨季多产蓝色或白色的蛋,尺寸为24x19毫米或23-28.5x19-24毫米。它们通常将蛋产在其他林栖鸟类如鵙、鹟、画眉和其他雀目的巢中,由这些鸟类代孵抚养。
【外型辨识】
斑翅凤头鹃的显著特征包括黑色羽毛和白色斑块、头上的羽冠,这使其易于辨识。成年鸟为中等大小的鸟类,体重通常为66-104克,体长约为31-34厘米。
【保护状况】
斑翅凤头鹃被列为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C),在它们的繁殖范围内较为常见,无特殊威胁其生存。
【地理分布】
斑翅凤头鹃广泛分布于非洲、土耳其、巴勒斯坦、阿富汗、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及缅甸,近年来还出现于台湾的台东地区。它们在繁殖季节会迁徙到更适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