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氏沼泽鹪鹩
英文名:Apolinar's Wren
学名:Cistothorus apolinari
【简介】
阿氏沼泽鹪鹩(Cistothorus apolinari)属雀形目ynthia科的小微型鸣禽,身长约为12厘米。该物种主要栖息于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湿地,包括沼泽和近水生态环境。
【外形特征】
成鸟前额具有栗褐色冠羽,背部呈黑褐色且带有明显的白色条纹,而背部下方、臀部、翅膀深处为亮丽的红褐色。翅膀上带有深褐色条纹,尾部棕褐色。下方身体以淡黄褐色为主,喉咙较浅黄,胸部深棕黄,两侧红褐色。年轻时头部为暗灰褐色,肩部颜色更加苍白且条纹稀疏,胸部和颈部下部颜色较淡,没有明显的眉纹。
【生活习性】
它们偏好在海拔2500至3000米范围内生长有香蒲和藨草的沼泽地带活动。主要以昆虫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如蠓虫、蜘蛛、苍蝇和蚊子等。这也是其栖息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鸣叫特征】
雄性阿氏沼泽鹪鹩鸣叫声音独特,发出迅速而重复的“沙赫、沙赫”声,类似锯木声。音调从低到高交替,伴有粗糙的颤音。雌鸟偶尔也会发出类似鸣叫声,有时会配合形成二重奏。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为3月至10月,该物种在这期间可能筑巢多达两次。筑巢于雨季或潮湿环境中,选在香蒲丛中,筑成球形的巢,巢外径约为15厘米,由厚密的香蒲叶条和叶子、羽毛等编织而成。有时巢易遭受闪亮牛鹂的寄生。
【保护状况】
阿氏沼泽鹪鹩已被IUCN归类为濒危物种,以加强这小型珍稀鸟类的保护。
【地理分布】
主要活动范围局限在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的昆迪纳马卡和博亚卡省,包括了一片范围为225公里长、200公里宽的地区。物种集中分布区域覆盖了拉古纳德托塔和拉古纳德富克内湖周边。
【外型辨识】
C. a. hernandezi亚种虽总体结构类似,但在下体颜色上偏向白色,并且喙较大,翅膀较长尾部较短。
【物种区别】
C. a. hernandezi亚种在下体颜色上偏向白色,并且喙较大,翅膀较长尾部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