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扇尾莺科 > 扇尾莺属 > 灰扇尾莺
灰扇尾莺

灰扇尾莺

英文名:Tinkling Cisticola

学名:Cisticola rufilatus

【简介】
灰扇尾莺(学名:Cisticola rufilatus),又称Tinkling Cisticola,属于雀形目扇尾莺科扇尾莺属的一种鸟类。该鸟种主要呈现灰褐色,头顶上分布着显著的红褐色顶冠和明显的浅色眼上纹。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部和南部。

【外形特征】
灰扇尾莺体型中等,背部颜色分布均匀,拥有较长的尾巴。头部具鲜艳红褐色和显著的眼上方浅色纹。雄雌鸟体型和羽色相同,仅幼鸟羽色稍显暗淡。体长、翅长和尾长尺寸数据暂未收录。

【鸣叫特征】
灰扇尾莺鸣叫声由高音调的连续音符组成,带有颤音和急速上升音调。这种独特的鸣叫声使其容易辨认。

【生活习性】
灰扇尾莺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栖息于稀疏树木和草原或其他灌木丛生境。在繁殖期会表现出明显的领地性。除了旱季,灰扇尾莺全年普遍保留领地行为,而在繁殖高峰期尤为显著。

【繁殖习性】
灰扇尾莺的繁殖期一般为10月至次年3月或4月。繁殖形式通常为单配偶制,雄鸟通过在枝头鸣叫来宣告自己的领地。下辖巢穴构造为椭圆或近似球状形,开口方向为侧面,材料包括干草和根茎,衬垫内置于内部,位置介于地面植物丛中,平均高度约0.1至0.3米。每窝数量从2至4枚不等,平均值为3.1枚,孵化时间大约为12天,而雏鸟于孵化后8日左右完全开启眼目,完全依靠亲鸟喂养。

【外型辨识】
相较其他类似种如巧扇尾莺,灰扇尾莺特征为体型更加小巧,尾巴比其更长,头部红褐色更显明亮,眼部线条更为显著,无论在颜色辨别或声音听辨方面都相对有辨识性。

【保护状况】
灰扇尾莺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无危”级别。在部分地区的密度记录显示,如指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北部和南非东北部,尽管偶尔经历如夏季火灾频发导致的暂时性数量减少,但总体该种群处于稳定状态。

【地理分布】
覆盖地域广阔,包括非洲中东部至南端的大片区域,尤其以中南部地区更为常见,主要地理节点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彭、马拉维、纳米比亚、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