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扇尾莺科 > 扇尾莺属 > 白尾扇尾莺
白尾扇尾莺

白尾扇尾莺

英文名:White-tailed Cisticola

学名:Cisticola anderseni

【简介】
白尾扇尾莺(学名:Cisticola anderseni),属于雀形目扇尾莺科扇尾莺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于1980年代被Éric Burnier首次识别为新物种,并由Neil和Liz Baker确认。正式描述于2021年,分布区域局限于坦桑尼亚中部的Kilombero沼泽平原地区。

【外形特征】
白尾扇尾莺是一种中等体型的褐色鸟类,特点是长尾。尾部中央为黑褐色,尖端和边缘为白色。背部呈灰棕色,带有显著的黑色条纹。头顶和翼部的颜色呈赤褐色,腹部则为白色。雄性和雌性个体外观相似,但未到繁殖期的雄鸟尾部较短,雌鸟上身则显得更加均匀灰暗,条纹较少。

头部特征方面:前额至头顶为肉桂色至深棕色,颈背为赤褐色,耳羽带一些灰色,眉纹淡黄色至白色。背部灰棕色或者偏向灰色,每片羽毛中部有2-3毫米宽的黑褐色条纹,下背部、臀部及尾上覆羽为统一的暗灰色。翅膀和尾羽的色彩则包含了黑褐色和灰褐色,并带有不同的边缘和尖端。

【鸣叫特征】
白尾扇尾莺的鸣叫通常由2-3个音节短语构成,音调范围大约在2.1至3.3千赫兹。例如,高音段会发出“chi-chi-chi”,低音段则为“keek-kuck”,后续音符通常不如前一个音符调制化,每2-3秒重复一次。偶尔该物种也会发出约0.4-0.6秒长的“缠绕”颤音,频率范围在5.3到6.8千赫兹,颤音中的音符以每秒42-61个的速度发出。

【生活习性】
白尾扇尾莺主要栖息于Kilombero沼泽周围的莎草与高草丛中。该地区主要以Phragmites短株以及其他草本植物组成。在旱季,该物种在矮的Phragmites和混合草本生境中寻觅食物,包括Polygonum。在湿季开始时,它们则活动于干燥和沙质的土地,包括短株的Phragmites和间杂一年生植物及干燥草本的环境中,有时也会出现在甘蔗种植园的边缘。

【繁殖习性】
关于该物种繁殖的信息尚不清楚,但在2019年的6月和7月间记录到了幼鸟。

【外型辨识】
白尾扇尾莺与号声扇尾莺的区别在于尾部的白色边缘,在颜色上通常较暗,头顶色黑,灰棕色翅膀闭合时显得更暗淡,且身体两侧呈灰色。下体接近埃塞俄比亚扇尾莺的土黄色。

【物种区别】
白尾扇尾莺与号声扇尾莺的区别在于尾部的白色边缘,在颜色上通常较暗,头顶色黑,灰棕色翅膀闭合时显得更暗淡,且身体两侧呈灰色。下体接近埃塞俄比亚扇尾莺的土黄色。

【保护状况】
白尾扇尾莺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NT)。

【地理分布】
这一物种的分布范围仅限于坦桑尼亚中部的Kilombero沼泽平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