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鹰形目 > 鹰科 > 鹞属 > 乌灰鹞
乌灰鹞

乌灰鹞

英文名:Montagu's Harrier

学名:Circus pygargus

【简介】
乌灰鹞(学名:Circus pygargus),又称蒙塔古的鹞鹰,是一种中型猛禽。它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地区。

【外形特征】
乌灰鹞体长39至49厘米,雄鸟体重227至305克,雌鸟体重254至445克。雄鸟具有灰色的体羽、黑色主翼和黑色翼缘,翼下为灰色。雌鸟背部浅于草原鹞和白尾鹞,深色形态为巧克力色,雄鸟暗色形态几乎全黑,仅翼下表面呈现灰色。幼鸟较雌鸟暗,红褐色下体和翼下覆羽无斑纹。

【生活习性】
乌灰鹞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偏好开阔地带如草地、沼泽和农田。主要捕食鼠类、蛙、蜥蜴、大型昆虫,也捕食小型鸟类和鸟蛋。

【鸣叫特征】
雄性乌灰鹞在求偶飞行时发出尖锐的“kek..kek..kek...”叫声,同时雌性以柔和、较快的“kekekekek”回应。受惊或烦躁时会重复类似的叫声。此外,尖锐的高音“keeee”或“keeee-eh”可用于多种情境。

【繁殖习性】
5月至8月为乌灰鹞的繁殖期,通常建巢于水边草地或干芦苇丛中,用细小灌木枝条、芦苇和草制作,内垫干草。每窝产卵3至6枚,雌鸟负责孵化,孵化期27至30天。雏鸟通常于孵化后35至42天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相对于草原鹞和白尾鹞,乌灰鹞有较细长的翅膀和更为轻盈的飞行模式。雄鸟有独特的黑色翼缘和红褐色腹部,这些特征有助于与草原鹞幼鸟区别,而后者色较为灰,颈部模糊可见淡色轮廓。

【保护状况】
乌灰鹞分布于欧洲西部、北非、亚洲中部,冬季迁徙至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该种群已成为受农业实践影响的标本,由于栖息地破坏和农业活动的严重威胁,已得到全球关注,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无生存危机(LC)。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主要在相对开阔的地区捕食,如低山区、平原地带、河流、湖泊、森林的草原地带。中国新疆地区为主要繁殖地,而南迁时将在山东、长江流域、福建和广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