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腹鹞
英文名:Cinereous Harrier
学名:Circus cinereus
【简介】
斑腹鹞(学名:Circus cinereus,也称灰鹞)是鹰形目鹰科鹞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主要居住在南美洲的开阔地带,尤其是巴塔哥尼亚的湖泊及沼泽地区。从哥伦比亚到火地岛、包括巴拉圭和巴西东南部,斑腹鹞都有分布。
【外形特征】
斑腹鹞的体长为39至48厘米,雄鸟体重315至407克,雌鸟体重范围则为427至510克。其翼展达90至115厘米。雄性个体的上体羽毛呈现出灰色,胸部灰色,下体呈白色,带有明显的红褐色条纹;雌性个体背部为深棕色,颈背有白色斑点,尾灰白色,头侧及下体白色,胸腹部具不规则灰褐色条纹,腹部和尾下覆羽则为栗色条纹。
【生活习性】
斑腹鹞主要栖息于草原、牧场及湿地间,常出现在沼泽、河流、溪流和湖泊周围,海拔范围从海平面到安第斯高原的4500米。它们的食谱以小型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类及小型鸟类为主,虽然偶尔会捕食蜥蜴、青蛙及昆虫等其他小型脊椎动物,但后者在它们的饮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鸣叫特征】
斑腹鹞通常在繁殖季节之外保持安静。求偶飞行时,雄鸟会发出快速的“kekekekekekek”鸣声,而雌鸟则会加以回应,集群时则能听到单调的口哨声“kyeeee”。狩猎中,斑腹鹞常常以低空飞行巡场捕猎或搜寻猎物,捕食范围从地面到10米高度皆可。
【繁殖习性】
斑腹鹞的繁殖期通常在南半球的10月到翌年1月,在此期间成对的斑腹鹞会保持紧密联系。筑巢通常由芦苇和草丛构成,并添加干草以保温,铺设在草地或沼泽地上。每窝通常产3至5枚卵。它们会在亲鸟的照料下孵化,并喂养孩娃。窝卵一般在41至46毫米×32至35毫米范围内。
【外型辨识】
该物种的显著特征包括白臀及腹部有红褐色条纹,雄性和雌性脚裸部分有黄色。雌鸟体型较雄鸟更庞大,色系也更华丽浓重。
【保护状况】
斑腹鹞的数量正逐渐减少,鉴于广泛分布,IUCN将其列为无危(LC)物种。在智利和阿根廷部分地区,其数量因湿地排水与农药使用有所下降,但在一些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地区,斑腹鹞数量增加了。此外,在福克兰群岛该物种几乎绝迹,可能由于自然草原的破坏和猎杀。在福克兰群岛也是不允许筑巢,据估计,全球有12,000至38,000对斑腹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列为二级保护物种。
【地理分布】
斑腹鹞广泛分布在南美洲的多种栖息地,涉及多个南美国家,包括哥伦比亚、阿根廷、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和乌拉圭,安第斯山脉地理范围对它们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整体上,在火地岛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地区该物种仍然非常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