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趾雕
英文名:Short-toed Snake Eagle
学名:Circaetus gallicus
【简介】
短趾雕 (Circaetus gallicus) 是鹰形目鹰科的一种中型猛禽,通常也被称作短趾蛇雕。体长为62-70厘米,体重雄鸟1200-2000克左右,雌鸟1300-2300克,翼展约为166-188厘米。
【外形特征】
它们的上体灰褐色(也有少量沙褐色个体),头部浑圆酷似猫头鹰,眼睛为鲜亮的黄色。下体为白色,且有深色纵纹;喉部和上胸部有沙褐色且带淡色纵纹的地方,腹部有淡褐色横斑,尾部则有稀疏的宽阔暗色横斑。虹膜为黄色,嘴和脚偏绿,脚呈灰色,腿无毛。
【生活习性】
短趾雕在飞行时的表现特别引人注目,常在飞越开阔地带时进行长时间的翱翔和滑翔。它们的捕食策略非常直接:遍布广阔的空中视野,当发现猎物时,会突然冲下捕猎,而它们的食物种类主要是蛇,当然它们也会偶尔捕食蜥蜴、其他小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它们在非繁殖季节通常发声较少,但有时会发出哀怨的“mee-ok”声或清脆的哨音。
【鸣叫特征】
短趾雕在非繁殖季节通常发声较少,但有时会发出哀怨的“mee-ok”声或清脆的哨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一般发生在4月到10月中旬,在中国,繁殖行为多集中在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地区。通常每窝产1个白色卵,偶尔也能产2个,卵的平均尺寸为73.5毫米×57.8毫米,孵化期需约45-47天,主要由雌鸟负责孵卵。雉鸟孵化后被乳白色绒毛覆盖,约在出生后70-80天才离巢独立。
【外型辨识】
短趾雕在形态上更有一定的识别标记,尤其可在飞行中有明显的对比色与同属的西非短趾雕 (Circasian Short-toed Snake Eagle) 和黑胸短趾雕 (Black-chested Snake Eagle) 区分开,且在地面观察时,白色的翅内侧和灰色棕色的身体可作为辨别标志。
【物种区别】
短趾雕在形态上更有一定的识别标记,尤其可在飞行中有明显的对比色与同属的西非短趾雕(Circasian Short-toed Snake Eagle)和黑胸短趾雕(Black-chested Snake Eagle)区分开,且在地面观察时,白色的翅内侧和灰色棕色的身体可作为辨别标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标准,短趾雕被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LC),但在中国被视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因为农业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在北欧地区的短趾雕数量显著下降。
【地理分布】
短趾雕广泛分布于非洲、古北界、印度北部及小巽他群岛。它们主要沿地中海及其周边一直到俄罗斯、中东乃至一些亚洲地区分布。在中国,该物种的繁殖记录多在新疆一带,而在其他中国北方地区的出现频率较低,主要为旅鸟或迷鸟身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