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橙簇花蜜鸟
英文名:Palestine Sunbird
学名:Cinnyris osea
【简介】
巴勒斯坦花蜜鸟(学名:Cinnyris osea),又称为阿拉伯橙簇花蜜鸟或北非橙簇花蜜鸟,是雀形目太阳鸟科的一种鸟类。这一观赏性极强的物种自1856年被法国生物学家夏尔·吕西安·波拿巴首次描述以来,便因其独特的外观与繁盛种群分布而闻名。
【外形特征】
雄鸟在繁殖季节中栩栩生辉,展现出紫色前额,头部及背部闪耀着金属蓝绿色泽(特定光线下呈现蓝色),翼上覆羽闪烁金属绿光,余部暗褐色。下颏黑色,喉部闪烁金属紫绿交织的光泽,胸腹部以紫色为主,带有金色闪光,并点缀橙红至黄色簇毛。
雌鸟则表现为灰褐上身,翼色暗褐,尾部乌黑但带有蓝光光泽;腹部淡灰褐,偶尔有黄色点缀,腋下浅灰棕,下翼覆羽带有混合灰白与黄棕色。幼鸟更加贴近于灰褐色的雌鸟,但腹部颜色更黄,在换羽过程中可见暗区穿插着白色与金属绿的斑点。
【鸣叫特征】
雄性在繁殖季节的叫声尤其悦耳,其独特旋律由一系列音乐性的哨音融合而成,根据地理区域的差别,还能够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叫声。
【生活习性】
巴勒斯坦花蜜鸟主要以花蜜为其食物构成,偶尔也摄取果实、种子以及树木间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如昆虫和蜘蛛为食。其巢由雌鸟单独筑成,悬挂在灌木丛中,树高在0.5至10米之间,典型的梨形。繁殖期每年可产1至3窝,每窝产1至3枚蛋。孵化期通常持续12至14天,雏鸟期为13至14天。雌鸟负责孵化和喂养幼鸟,而雄鸟在整个过程中担当看守巢穴的职责。
【繁殖习性】
巴勒斯坦花蜜鸟主要以花蜜为其食物构成,偶尔也摄取果实、种子以及树木间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如昆虫和蜘蛛为食。其巢由雌鸟单独筑成,悬挂在灌木丛中,树高在0.5至10米之间,典型的梨形。繁殖期每年可产1至3窝,每窝产1至3枚蛋。孵化期通常持续12至14天,雏鸟期为13至14天。雌鸟负责孵化和喂养幼鸟,而雄鸟在整个过程中担当看守巢穴的职责。
【外型辨识】
巴勒斯坦花蜜鸟因其分布广泛、数量稳定,被IUCN评为无危物种(LC)。鉴于该物种唯一地使用巴勒斯坦名称,它被选为巴勒斯坦的国鸟,并在2015年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正式确认。其象征也被广泛用于出口产品标志上,进一步突显了其文化价值。
【保护状况】
巴勒斯坦花蜜鸟因其分布广泛、数量稳定,被IUCN评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这一物种广泛栖息于干旱地带、亚热带森林,甚至到城市花园之中。其繁殖活动和迁徙行为与季节变化紧密相连,在黎巴嫩和约旦的繁殖产卵季节通常是4月至5月,但在以色列更长,从2月至9月不等。根据具体地理区域,它们会占据自然栖息地和人类居住区附近的树林、果园或花园,分布范围从海平面直达3200米的海拔。
【物种区别】
相差最大的是C. o. decorsei亚种,其体型偏小,更无光泽,遮盖羽非繁殖时外观不详;而雌性的体上部更深棕色且灰色较少,臀部可能隐约带有橄榄色调,下体偏向浅棕色并带有些许黄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