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太阳鸟科 > 双领花蜜鸟属 > 红胸花蜜鸟
红胸花蜜鸟

红胸花蜜鸟

英文名:Red-chested Sunbird

学名:Cinnyris erythrocercus

【简介】
红胸花蜜鸟(学名:Cinnyris erythrocercus)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下的雀形目、双领花蜜鸟属。该物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湿地区域内,从苏丹南部到坦桑尼亚的西部和中部。

【外形特征】
红胸花蜜鸟(雄鸟)体长15厘米,重约8.2-10克。雄鸟身上装饰着金属绿色和暗绿色的身体,并且上方有蓝色和绿色光泽的颈背至臀部,肩羽明亮蓝绿色,翼上覆羽带有光泽的蓝绿色,尾羽深棕色,还配有长18-25毫米的棕色边绿尾羽,腹部有显眼的红色带纹。胸部上方饰以蓝紫色窄带。雌鸟体长12厘米,重约7.4-9.5克。具有绿褐色的背部,额部与头顶有深色斑点,喉部和胸部有深色斑纹,下体浅绿色。

【生活习性】
红胸花蜜鸟常常成对觅食,主要以花蜜、昆虫和蜘蛛为食,最爱访问Erythrina、Spathodea和Tamarindus等属的花朵。饲养时,这些鸟儿偏好使用综合的花蜜和昆虫配方的软食,以确保营养均衡。

【鸣叫特征】
红胸花蜜鸟具有典型的太阳鸟高音杂音鸣叫声,有时还会发出简短的“tsi-si-sip-see-see-swee”或约七个“tsi”音节后跟"tsip"的短暂颤音。叫声还包括连续发出的"jik"或"trink"。

【繁殖习性】
在乌干达,高峰期在于2月到11月,在坦桑尼亚是2月、3月和5月。每次产1-3枚大小一致、白色或蓝白色的蛋,染有灰色或棕色斑点和条纹。这些蛋是通过雄鸟和雌鸟共同构建的细长椭圆型巢间接产出来的。

【外型辨识】
红胸花蜜鸟由Gustav Hartlaub在1857年首次描述,并根据在白尼罗河附近采集的标本,将其命名学名为Nectarinia erythrocercus。该物种广泛分散在南苏丹、东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的西部和西北部以及坦桑尼亚的西部和中部。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红胸花蜜鸟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散在南苏丹、东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的西部和西北部以及坦桑尼亚的西部和中部。孤立分布情况也在坦桑尼亚的中部和东部发现。此外,该种亦曾在马达加斯加群岛及附近岛屿被记录。

【物种区别】
与其他花蜜鸟相比,红胸花蜜鸟的形态特征颇为独特。具体表现为,不同于雌性马里基花蜜鸟,野红胸花蜜鸟拥有更多的喉部深黑斑点以及不太显著的淡色眉纹,同时,其繁殖雄鸟腹部红色带也明显地不带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