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嘴抖尾地雀
英文名:Stout-billed Cinclodes
学名:Cinclodes excelsior
【简介】
粗嘴抖尾地雀,学名Cinclodes excelsior,属于雀形目、灶鸟科、抖尾地雀属的大型陆栖鸟类。
【外形特征】
这种大型地雀体长约21厘米,体重为62至66克。其体色以棕为主,头部拥有一条从额头延伸至颈部的长白眉纹,面部呈深褐色,配以窄淡色羽干纹理。头部和上背部颜色深且一致,翅膀颜色偏暗,主覆羽为黑色带有褐色,飞羽基部和三级飞羽边缘呈锈色。尾部圆型且深褐色,外缘从内向外观察可见锈色越发明显;相比其他同类,粗嘴抖尾地雀特征最为显著的是其厚实而弯曲的喙,以及明显的浅色下体。
【地理分布】
粗嘴抖尾地雀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高海拔安第斯岩石草原和牧场,海拔范围通常在3200至5200米之间。它们也可在火山区域的贫瘠地带及Polylepis树林中发现。
【生活习性】
粗嘴抖尾地雀单次或成对觅食,以觅食小型昆虫为主,飞行捕食或从低矮植被中抓取食物;偶尔会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小蛙或种子为食。它们多在安第斯高山草原和周边半湿润山地灌丛等植被环境中活动,常常靠近水源或沼泽草地。
【鸣叫特征】
粗嘴抖尾地雀的鸣叫特征为其快速升高且颤动的颤音“tr-r-r-r-r-r-reet”;同时,还带有“kiu”或“druut”这样的鼻音,飞行时会发出低沉的啾啾声。
【繁殖习性】
粗嘴抖尾地雀通常在南半球夏季进行繁殖,即11月到12月。该时期被认为是单配制的。繁殖过程中,雄鸟会通过栖木上的歌唱和拍翼动作进行求偶展示。粗嘴抖尾地雀挖掘出隧道状巢穴,末端尼用植物物质垫底;推测大约产出两枚卵,但具体的孵化、雏鸟离巢时间以及亲鸟对雏鸟的照顾详情暂不明确。
【外型辨识】
粗嘴抖尾地雀与红翅抖尾地雀不同,它的体型更大,喙长且厚实弯曲,并带有显著的锈色斑纹特征。
【物种区别】无
【保护状况】
粗嘴抖尾地雀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