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鹳形目 > 鹳科 > 鹳属 > 黑鹳
黑鹳

黑鹳

英文名:Black Stork

学名:Ciconia nigra

【简介】
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一种大型涉禽。在中国,它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成鸟整体羽毛为黑褐色,具有绿色和紫色的金属光泽,腹部为白色,红喙长而直,双腿红色。幼鸟头部、颈部及上胸呈深褐色,具棕色斑点,嘴和腿均为灰色至橙红色。

【生活习性】
黑鹳是一种迁徙性鸟类,在繁殖和越冬期间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变化。它偏好未受干扰的开阔林地、溪流、池塘、沼泽及河岸地带。繁殖季节筑巢于树木或悬崖之上,性情机警,休息时多单脚或双脚站立,通常在昼间觅食而夜晚回巢休息。

【鸣叫特征】
原文中未提及黑鹳的鸣叫特征。

【繁殖习性】
黑鹳的繁殖期通常在4至7月份。雌雄共同营巢于原始或成熟森林、胡杨林或荒山悬崖等僻静之地。每窝产卵4至5枚,孵化期在31到34天之间。幼鸟一般在孵化后60至71天左右离巢,此后由父母继续喂养至离巢。

【外型辨识】
与其他鹳类相比,黑鹳不仅黑羽毛呈现金属光泽,腹部洁白,且喙和腿为红色,容易辨认。

【物种区别】
原文中未提及关于黑鹳与其它鸟类的区别内容。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黑鹳列为无危物种。在中国,它们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黑鹳被列为附录II物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和治理措施的落实,黑鹳正逐渐在中国各地被重新发现并得到持续监测。

【地理分布】
黑鹳的繁殖地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多个地区,从非洲纳米比亚、马拉维至南非,到欧洲中部以及中国北部。冬季它们则迁徙至非洲北部和东部、亚洲南部越冬。在中国,黑鹳主要分布在除西藏外的各省区,繁殖地包括新疆、青海、内蒙古,甚至延伸至河北、河南、陕西等地,越冬主要在长江以南。

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科学界更好地了解黑鹳的分布及动态,也体现了环境修复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