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大黄冠啄木鸟属 > 红翅绿背啄木鸟
红翅绿背啄木鸟

红翅绿背啄木鸟

英文名:Banded Woodpecker

学名:Chrysophlegma miniaceum

【简介】
红翅绿背啄木鸟(Chrysophlegma miniaceum),又名镶红绿啄木鸟,是一种小型啄木鸟,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大黄冠啄木鸟属。这种鸟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低地森林,包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

【外形特征】
红翅绿背啄木鸟的背部为暗橄榄色,散布着淡黄色鳞片,并缀以红褐色。其臀部为黄色,尾羽呈巧克力棕色。头部大部分为红褐色,颈背为黄褐色,下巴、颈部和喉咙部位也是红褐色并带有橄榄色条纹。胸部和腹部分别为红褐色和白色,并带有深棕色条纹。雄鸟面部和喉咙颜色更红,而雌鸟面部和喉咙则为棕红色,点缀着白色斑点。成年个体长度约为26厘米。

【鸣叫特征】
该种啄木鸟的最常见叫声是尖锐的‘kek’或‘week’声。

【生活习性】
红翅绿背啄木鸟主要栖息于低地和较矮山脚的森林,以及边缘地带和花园。它们经常出没于热带雨林、藤蔓植物、附生植物、纠缠在一起的灌木丛和倒木附近,也常见于次生林、种植园、沿海灌木丛、红树林、公园及郊区茂密的花园中。其食物以蚂蚁、蚁卵、蚁蛹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

【繁殖习性】
在繁殖期,红翅绿背啄木鸟的活动时间因不同地区而异。在马来半岛,最早出现筑巢活动的时间为1月,雏鸟的存在期从2月延续到8月。巢穴通常由雌雄鸟共同挖掘,在腐朽的树木或活树的死腐部分内筑巢,高度一般在8至20米范围内。它们有时会提前两月开始准备筑巢,每次产2-3枚白色卵,尺寸约26.9-27.7毫米×19.5-20.5毫米。孵化和离巢的周期未详细记录,但通常由双亲共同喂养雏鸟,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雏鸟最终成功离巢。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红翅绿背啄木鸟目前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