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金背啄木鸟
英文名:Javan Flameback
学名:Chrysocolaptes strictus
【概述】
爪哇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strictus),又名Javan Flameback,属于科Crane-headed Woodpecker,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大金背啄木鸟属中的一个独立物种。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巴厘岛和康厄安群岛等区域。
【外形特征】
成年爪哇金背啄木鸟的体长约28至32厘米。雄鸟头部前额、冠羽及顶羽为红色,眼后纹为黑色,贯穿耳羽至颈后部。白色眉纹宽阔,脸颊及前额间以细黑线分隔,喉部呈淡黄白色,中间具有深色纹理。上体多为金色至绿色,有时带有红褐色调;上翼覆羽为绿色;臀部呈暗红色,带有深色条纹或斑点;尾部则为棕色,飞行时尾部有大的白色斑点;下体为白色至浅黄白色,带有深棕色斑点。喙中等长度,呈凿状,开孔直而宽,呈灰褐色;虹膜呈棕色;腿绿棕色。
幼鸟的特征与雌鸟相似,但颜色更暗淡。kangeanensis亚种较小,臀部更红,面部黑色纹较轻,下方深色条纹更窄更棕色,雌鸟顶羽呈金黄色,有时带橙金色。
【生活习性】
爪哇金背啄木鸟通常成对活动,生活在低地和山脚的森林地带中。尽管具体的栖息细节尚不清楚,但它们在栖息地中显得相当活跃。
【鸣叫特征】
该种啄木鸟发出高亢的笛声“dididididi”。
【繁殖习性】
关于该物种的繁殖行为,目前缺乏具体的详细信息。
【外型辨识】
爪哇金背啄木鸟与吕宋金背啄木鸟和C. lucidus montanus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显著宽的白色眉纹,较宽的黑色眼后纹,雌鸟顶羽更亮,雄鸟顶羽更鲜艳红色,以及较少的红色臀部区。
【物种区别】
爪哇金背啄木鸟与吕宋金背啄木鸟和C. lucidus montanus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显著宽的白色眉纹,较宽的黑色眼后纹,雌鸟顶羽更亮,雄鸟顶羽更鲜艳红色,以及较少的红色臀部区。
【保护状况】
IUCN级别被列为:VU(易危)。全球种群数量估计少于10,000只成熟个体,被认为在2,500到9,999只之间。由于其栖息地的持续丧失和退化,种群数量正在下降。
【地理分布】
爪哇金背啄木鸟主要分布在爪哇岛东部和巴厘岛,以及康厄安群岛的北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