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鸥科 > 彩头鸥属 > 新西兰黑嘴鸥
新西兰黑嘴鸥

新西兰黑嘴鸥

英文名:Black-billed Gull

学名:Chroicocephalus bulleri

【简介】

新西兰黑嘴鸥(英文名:Black-billed Gull,学名:Chroicocephalus bulleri)属于鸻形目鸥科彩头鸥属的鸟类,是近危物种,仅分布于新西兰。其祖先约在25万年前从澳大利亚迁徙而来。

【外形特征】

新西兰黑嘴鸥的头部、躯干和尾部为白色,翅膀和肩部淡灰色,翼尖具有细窄的黑色边缘。成鸟的喙长而纤细,呈黑色,腿色通常为黑色或暗红色,但在繁殖季节晚期变为亮红色。非繁殖期间,成鸟的喙基部呈现红褐色。幼鸟的喙为浅粉色,尖端深色,腿为粉红色。它们的眼环颜色随季节变化,通常为黑色,但在某些时期可能呈现橙红色或红色。

【生活习性】

新西兰黑嘴鸥主要栖息于新西兰南岛的交错河流床、湖泊、公园、湿润草地和牧场。在繁殖期后,它们常在海岸、河流和湖泊边活动,也会在农田觅食或城市垃圾堆中寻找食物残渣。其主要的食物包括昆虫、小鱼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它们常群居觅食,跟随耕作机具在新翻的土地上捕食蚯蚓,偏好在湿润草地和牧场进食。

【鸣叫特征】

新西兰黑嘴鸥的叫声多样,包括短促的嘶哑尖叫“krrreh”和更强烈的拉长叫声“krrreeah”。这些叫声可以单独发出,也可以连续发出,特别是在繁殖群体附近叫声更为频繁。

【繁殖习性】

繁殖期自8月开始,约9月中旬占领巢址。它们的巢筑行为具有同步性,通常由树枝构建,内铺草料。每巢通常产卵2枚(有时产1-3枚),父母共同孵化,孵化期约20-24天。孵化完成后,蛋不会被弃置。孵化后的雏鸟会在巢中停留约26天后离巢。父母会根据幼鸟的叫声来识别和照顾它们。幼鸟最早可在2岁繁殖,一般在3-4岁开始繁殖。

【外型辨识】

新西兰黑嘴鸥的喙更长、更细,与银鸥相比,其翼尖黑色部分较少,整体色调更浅。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具有淡棕色羽尖和更多的次级飞羽黑色斑块。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分类标准,新西兰黑嘴鸥被列为近危物种(NT)。在过去20年里,新西兰南岛某些河流的繁殖鸟数量下降高达90%,而北岛的部分小型繁殖群数量有所增加,但不足以弥补南岛的损失。总数量估计约为10万只,但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地理分布】

繁殖区主要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交错河流系统,北岛还有一些繁殖点。非繁殖期,它们大部分移至北岛南部和南岛北部的海岸线,偶尔出现于斯图尔特岛和斯内尔斯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