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岛夜鹰
英文名:Antillean Nighthawk
学名:Chordeiles gundlachii
【简介】
安岛夜鹰(学名:Chordeiles gundlachii)属于夜鹰目夜鹰科美洲夜鹰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安岛夜鹰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夜鹰,长度约为21.5厘米,体重在50克左右。其特征为翅膀长而尖,尾巴呈中等长度且呈凹形。上体由棕色、黑色、灰色和米色斑纹组成,形成一种隐蔽的伪装羽毛模式。雄性个体有初级飞羽上的白色带、喉咙上的白色斑块,以及除中央羽毛之外的尾部白色次端带。雌性个体与雄性相似,但喉咙斑块是浅黄色的,整体羽毛色彩更温暖,翼斑较小,尾部缺乏白色次端带。幼鸟的外形类似于雌性,但其喉咙斑块不够明显。
成年鸟有两种羽毛形态,即灰和赤褐色。裸露或是没有羽毛的部分呈现红色或黄色,并伴有黑色的斑点和条纹。
【鸣叫特征】
安岛夜鹰的叫声为一系列快速而机械的音节,常被描述为“drik-rik-rik-rik”。这与美洲夜鹰具有的唯一音节的叫声有所区别。
【生活习性】
安岛夜鹰倾向于生活在开阔地带,如草地和裸露地面与灌木丛的混合环境。黄昏或黎明时最为活跃,有时在阴天也会整日活动。它们通过其巨大的嘴捕捉飞行中的昆虫,有时会聚集形成较大的觅食群体。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时,通常会挑选开阔地带作为筑巢地点,筑巢在裸露的地面上,偶尔也会选择树桩或砾石屋顶。孵化工作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约持续20天。幼鸟在约20天大时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安岛夜鹰与美洲夜鹰外观相像,但可以通过灵巧的叫声以及站立时翅膀末端更为圆钝而较短的特点来进行区分。雌性的喉咙斑块通常为浅黄色,而美洲夜鹰则为白色。
【物种区别】
安岛夜鹰与美洲夜鹰外观相像,但可以通过灵巧的叫声以及站立时翅膀末端更为圆钝而较短的特点来进行区分。雌性的喉咙斑块通常为浅黄色,而美洲夜鹰则为白色。
【保护状况】
安岛夜鹰目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
【地理分布】
安岛夜鹰分布在中美洲地区,具体包括北美洲的南部佛罗里达州、巴哈马群岛、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牙买加、波多黎各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它们的繁殖分布与美国南部地区紧密相连,延伸至加勒比海地区。
【科学历史】
安岛夜鹰作为一种独立物种直到1982年才被科学界确认,此前它被视为美洲夜鹰的一个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