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额丛鵙
英文名:Black-fronted Bushshrike
学名:Chlorophoneus nigrifrons
【简介】
黑额丛鵙(英文名:Black-fronted Bushshrike,学名:Chlorophoneus nigrifrons)是雀形目丛鵙科绿丛鵙属的一种鸟类。主要生活于非洲东部的森林中,尤其偏好中高海拔地带。
【外形特征】
黑额丛鵙体长约为18至19厘米。其上体呈绿色,头部为灰色,尾部尖端呈现出黄色,喙和腿部颜色较深。该物种至少存在四种不同的体色色型:橙色、红色、淡褐色和黑色腹部的色型。橙色色型具有黑色面罩和前额,搭配橙色下体与尾部下覆羽的黄色。红色色型表现出喉部和胸部更为鲜艳的红色,腹部和尾下覆羽则是黄色。淡褐色色型的下体呈淡黄色,喉部颜色较为浅淡。黑色色型面部、前额、喉部和胸部完全被黑色覆盖,腹部和尾下覆羽为绿色。雌鸟比雄鸟颜色较暗淡,前额黑色部分较少。幼鸟的下体呈现淡黄色,并带有深色条纹,翅膀边缘呈黄色。
【鸣叫特征】
该鸟叫声具有重复的钟铃般的声音特质,通常会以对鸣的方式进行。
【生活习性】
黑额丛鵙栖息于中高海拔的森林,有时会在繁殖季节外组成混合物种觅食群。虽食性不明,但这种行为增加其觅食效率,可能是其生存策略的一部分。
【繁殖习性】
无相关描述。
【外型辨识】
该物种的显著特点是黑色区域延伸至喙上方,且缺乏苍白的眼纹。通过此特征,可以轻易将它与其他丛鵙种类区分。
【物种区别】
无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状态评估,黑额丛鵙目前尚未被正式归类为受威胁物种。相应的保护措施有待进一步调查和完善。
【地理分布】
黑额丛鵲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东南部、赞比亚北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东部以及南非的东北部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