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雁形目 > 鸭科 > 草雁属 > 棕头草雁
棕头草雁

棕头草雁

英文名:Ruddy-headed Goose

学名:Chloephaga rubidiceps

【简介】
棕头草雁,学名Chloephaga rubidiceps,属于雁形目,鸭科,草雁属。主要分布在南美的智利南部、阿根廷南部及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尽管IUCN将其列为无危等级,但南美大陆种群面临濒危危机。

【外形特征】
成年棕头草雁体长约50-59厘米,体重雄鸟1.65至2.02千克,雌鸟1.2至1.5千克。红褐色头部和上颈部;背部浅灰色;下体淡灰色与黑色斑点;尾巴黑色;眼睛褐色,有白色眼睑;喙相对短且黑色;腿为橙色,带黑色标记。翅膀上有淡灰色和灰、黑、白的混合色;飞行时,初级飞羽黑色,翅膀内部白色,翼羽有绿色滚边;腹部较深,胸部和背部则较浅。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南美洲高山湖泊、淡水资源、开放草原、湿地淹没草场和农田。冬季部分群体迁徙至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觅食以植物为主,包括草、根、叶、茎和种子等,偶尔食用小浆果。飞行速度慢且无规律,适应陆地和水域环境,游泳水平一般。

【鸣叫特征】
雄鸟发出短促的哨音“seep”,雌鸟则发出短促的嘎嘎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为9月到10月,筑巢靠近水源的草丛、岩石缝隙或沙质斜坡的洞穴。每窝产3至8枚淡棕色或奶油色蛋,孵化期约30天,由雌鸟独立孵化,但有雄鸟守护。雏鸟孵化后第二天即能下水活动,性成熟年龄为2岁。

【外型辨识】
成年棕头草雁与斑胁草雁相比,颈部较短,颈侧具有狭窄的白色眼眉,前额相对浅色,色调更像是干净的淡灰和深锈色。腿的肤色更深的橙色。体色及地上栖息也与其区别较大。

【保护状况】
尽管IUCN将棕头草雁列为无危等级,但南美大陆的棕头草雁群数量极低,面临濒危危机。威胁因素包括引入的南美灰狐和人类活动。相关地区应加强对剩余栖息地的保护,并控制对这一物种构成威胁的因素。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智利南部、阿根廷南部及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冬季迁徙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还有福克兰群岛的全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