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亭鸟
英文名:Western Bowerbird
学名:Chlamydera guttata
【简介】
西大亭鸟(学名:Chlamydera guttata),又称西部大园丁鸟,属于雀形目园丁鸟科大亭鸟属。这种鸟类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包括皮尔巴拉地区和北西角。
【外形特征】
西大亭鸟体长约28厘米,雄鸟头部和颈部呈现出红棕色至淡黄色斑纹,上体呈温暖的棕色调,羽毛边缘黑色,带有明显红棕色边缘。雄鸟头顶覆盖着微带银光的斑点,背部有亮粉红色的颈背冠羽。上体黑色为主,陶土色圆斑点明显,翅膀和尾部边缘淡黄色。下体偏脏黄色,胸部较暗,腹部偏黄,胸侧及腹侧呈现渐变的陶土色条纹,尾下覆羽呈淡陶土色,宽幅的橄榄棕色条纹点缀其间。雌鸟体型和羽毛与雄鸟相似,但其颈背冠羽较少,尾部较长。
【生活习性】
西大亭鸟栖息于河流旁的丛林、岩石山脉及峡谷中的灌木丛,也偶尔在富含水资源的断裂地带出现。它们通常独自活动或以小群体的形式聚集,食物来源以果实为主,包括岩榕树(Ficus platypoda)的果实,偶尔还包括花朵、花蕾、花蜜、种子和昆虫。
【鸣叫特征】
雄鸟筑巢招引歌曲主要由重复的响亮且刺耳的嘟噜声构成,除了筑巢招引,还会模仿其他声音及环境声。对于有潜在捕食者的出现,西大亭鸟会表现模仿警报声的行为。
【繁殖习性】
西大亭鸟为多配偶制,雄鸟会建立并装饰展示大道型园地,雌鸟则独立筑巢及照顾幼鸟。繁殖季节主要发生在7月至次年3月期间,而产卵期集中在7月至12月。雌鸟会选取合适的灌木作为园地的建造位置,园地的装饰物众多,包括石片、贝壳、鹅卵石、绿色果实甚至人工制品。巢结构为低树或灌木约2-6米的碗状浅巢,由枯枝和干藤蔓须构成,内衬更细树枝、刺柏针叶及草茎。
【保护状况】
这种鸟类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特别是在皮尔巴拉地区和澳大利亚中部的岩石山脉和灌溉地区。近期的研究表明,卡特里亚种(北西角地区的种群)估计大约有2000只繁殖个体,栖息区占地约500平方公里。IUCN将西大亭鸟列为“无危”,但在澳大利亚则被列为“近危”。尽管如此,该物种会因干旱环境下的食物短缺和人类活动中的污染和捕获而受到影响。
【地理分布】
西大亭鸟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包括皮尔巴拉地区和北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