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园丁鸟科 > 大亭鸟属 > 浅黄胸大亭鸟
浅黄胸大亭鸟

浅黄胸大亭鸟

英文名:Fawn-breasted Bowerbird

学名:Chlamydera cerviniventris

【简介】
浅黄胸大亭鸟(Chlamydera cerviniventris),别名Fawn-breasted Bowerbird,属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雀形目、园丁鸟科之大亭鸟属。分布范围包括新几内亚及其东北端的约克角半岛,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部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浅黄胸大亭鸟身长约32厘米,体重介于117至182克。体表羽毛呈灰褐色,点缀有白色斑点,嘴为黑色,虹膜为深棕色。头及项颈部有微红的橙黄色彩。成鸟两性相似,差别在于雌鸟体型略有缩小。上体呈现出橄榄褐色,混有淡淡的灰白色斑点。腹部则为淡肉桂色,胸部呈现淡黄色,被灰色的条纹点缀。脸颊部分与头顶呈灰白色,沿着眼睛周边有条块状斑纹。翅膀和尾羽相似于背部,但边缘带有淡黄色。

【生活习性】
浅黄胸大亭鸟栖息地广泛,可在低地至山地林区、桉树-茶树林、稀树草原、草地、公园以及柚木种植园中找到。它们的食物来源多样,以果实和昆虫为主,其中包括毛虫和甲虫。它们通常成对或单独行动,有时也会形成小群体。

【鸣叫特征】
雄鸟擅长模仿多种鸟类的粗糙鸣叫,是其独特的声响特征。

【繁殖习性】
浅黄胸大亭鸟全年皆可繁殖,其繁殖季节在新几内亚的高峰期因地区不同而异,在澳大利亚则集中在9月至12月。雄鸟会在特定地点建立装饰华丽的U形“巢”(实为引诱巢),吸引雌鸟。雌鸟则在雄鸟选出的地点自己筑巢。雌鸟会在11月主要时间为繁殖期筑巢。雌鸟会单独营巢,巢由细枝和藤蔓建造而成,内部用干草铺垫,设于树、灌木或红树林中,距离地面约10米。每季雄鸟会在相同地点重建此引诱巢。通常每次产卵一只,孵化期不详。幼鸟在巢中停留大约21天。

【外型辨识】
相较同属的其他物种,雌雄外显特征较为一致,大小相当且头部不含粉色斑点,可通过这些特征区分其与更大的大亭鸟属物种。

【保护状况】
浅黄胸大亭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