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爪百灵
英文名:Spike-heeled Lark
学名:Chersomanes albofasciata
【简介】
直爪百灵(Chersomanes albofasciata),学名:Spike-heeled Lark,是雀形目百灵科钉踝百灵属的一员。该物种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和西南部的干燥地带。
【外形特征】
直爪百灵体型长约13至14厘米,体重在23至34克之间。雌雄羽毛特征相似,但雌鸟普遍体重较小。头部有淡色眉纹和眼圈,眼上覆羽呈红棕色,上体为红棕色并带有黑色条纹,颈背颜色偏深或偏灰。翅膀颜色深棕色,边缘泛黄;尾部为深棕色,除中央尾羽外,其余多有宽白尖。下体自喉部至腹部皆呈白色,胸腹为浅红棕色至肉桂色。幼鸟的羽冠和背部有白色尖端,翼覆羽有白色边缘,胸部暗斑不明显。不同亚种的羽毛颜色和条纹差异显著。
【鸣叫特征】
直爪百灵的典型叫声为干涩的颤音,'trrri-trrri-trrri-trrr',类似于矶鹬的叫声,功能用于群体成员间的信息传递和领地宣告。对播放这种方式的反应强烈,有时它们会集体发出近乎歇斯底里的合唱以回应。
【生活习性】
直爪百灵栖息于多种开阔生境,包括山地草原、干旱的卡鲁灌木丛、半沙漠与沙漠平原。它们偏好在哺乳动物洞穴附近活动,亦可见于纳米比亚的Etosha盐沼以及博茨瓦纳的Makgadikgadi盐沼岸边。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白蚁、甲虫、蚂蚁、蛾子和蛛形纲动物,偶尔也会食用部分种子。日常以3至10只个体组成的群体为单位活动,其中一只通常站在小灌木或白蚁丘上担任哨兵角色,其余成员在地面上觅食。面对威胁时,它们选择躲入哺乳动物洞穴中避难。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7月至12月,但干旱地区的雨水刺激也会导致繁殖时间提前,缔造几乎全年繁殖的可能性。在纳米比亚,繁殖高峰期通常在2月至4月。巢筑于地面凹处,通常位于灌木基部或草丛中,衬或调料中络被干草、茎与根须。巢边有时会装饰砂岩蜘蛛网。每窝产卵2至3枚,孵化期约12至13天,幼鸟由双亲共同抚育,孵化后8至12天离巢,此时虽不能飞行,但仍需父母继续照料。
【外型辨识】
直爪百灵后爪特别长且直。其他亚种在羽毛色彩和条纹上存在细微的差异,例如alticola亚种上体颜色更深,macdonaldi亚种上体偏灰,而kalahariae亚种整体颜色更浅。
【保护状况】
直爪百灵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不过巢穴可能受到小型哺乳动物,尤其是獴的捕食,这降低了一定的繁殖成功率。
【地理分布】
直爪百灵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和西南部,包括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等地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