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蹼鸻
英文名:Semipalmated Plover
学名:Charadrius semipalmatus
【简介】
半蹼鸻(Charadrius semipalmatus)是一种鸻形目鸻科的鸟类,主要特征是橙色的腿和鲜明的黑色胸带;背部颜色为中棕色。
【外形特征】
体长约17-19厘米,体重约为47克。繁殖季节时,其背部为中棕色,腹部白色,胸前有条黑色的环带。额头为白色,前额和头部两侧为黑色,有白色的眉线和眼纹。翅膀和尾羽颜色较深,翼上有单条白色纹。喙短而粗,黑色,基部橙黄相间;腿为淡黄至橙色,眼周裸部为黄至橙色,形成鲜明的眼环。
【生活习性】
属于开阔地带的栖居物种,喜好北极地区的湖泊、沼泽和河流附近的开阔地带,也常在内陆干燥、有少量植被或光秃之地生活。繁殖时具有社会性和单配偶制行为。是中到长距离的候鸟,通常选择海洋作为冬季栖息地。
【鸣叫特征】
叫声独特,常发出“chu-weep!”的两音节声,以及一些咯咯声和咕噜声。
【繁殖习性】
繁殖地主要集中于北极圈附近。半蹼鸻选择在地面上较为开阔、植被稀少的地方筑巢,左右双方也会共同参与巢筑的过程。这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巢通常是地面凹陷处并铺垫少量植被。雄鸟和雌鸟轮换孵卵,卵约为四枚,孵化期约为24天。幼鸟早熟,出生后不久就可以跟随父母移动。
【外型辨识】
与远亲类似,半蹼鸻和管鼻鸻、雪鸻、笛鸻、领鸻和剑鸻会有外观上的混淆,但通过分析各部位颜色和形状,可以区分开来。例如:管鼻鸻体型更大,头部比例也更大;雪鸻具有不完整的胸带,背部更浅色;笛鸻背部更浅色(通常)且胸带不完整;领鸻体型更小,背部颜色偏红;剑鸻与之相似,但它们的眼后条纹通常更长更宽,前额的白色斑块更大且更尖锐。
【物种区别】
此外,剑鸻与之相似,但它们的眼后条纹通常更长更宽,前额的白色斑块更大且更尖锐,头部黑色区域也更广,而且眼环不完整或者呈暗橙色同时不那么显眼。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半蹼鸻被列为“低危(LC)”。
【地理分布】
其繁殖地从北美的高北极地区延伸到俄罗斯东北部、加拿大至阿拉斯加等区域。不在繁殖期时,半蹼鸻从俄勒冈州和新泽西州南移到智利北部和阿根廷东部;同时,在整个百慕大群岛、西印度群岛和加拉帕戈斯群岛也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