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鸻科 > 鸻属 > 笛鸻
笛鸻

笛鸻

英文名:Piping Plover

学名:Charadrius melodus

【简介】
笛鸻(Charadrius melodus)是一种小型涉禽。

【外形特征】
笛鸻呈沙色,体重43-63克,翅长最多47厘米,体长18厘米。头部较大而圆,颈短厚,喙短小。成鸟在繁殖期会有黑色前额条纹和颈部黑色环带,且雄鸟的颈环通常比雌鸟更宽。幼鸟未显前额条纹,腿脚呈黄色。

【生活习性】
笛鸻为迁徙性鸟类,每年三月从墨西哥湾、美国南部大西洋海岸和西印度群岛往北迁徙。其主要活动在早晨和晚上,常栖息于近海岸的沙滩或石滩,以昆虫、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拥有敏锐反应,感知威胁时会奔跑或飞起。

【鸣叫特征】
笛鸻的叫声清脆如钟铃,常常先听声后见鸟,其“pwee-doo”声易于辨认。

【繁殖习性】
繁殖期始于春季,在沙滩上筑巢并产卵,每窝一般有4枚卵,每两天产一卵,孵化期约27天。雏鸟出生后可迅速觅食,由双亲抚养引导,约30天左右雏鸟学会飞行。

【外型辨识】
笛鸻的黑前额条纹和橙黄色腿脚独特。

【物种区别】
笛鸻区别于雪鸻(C. nivosus)在体型上较粗,喙较短且腿脚更显眼。区别于半蹼鸻在其背部和耳裙颜色更暗淡。

【保护状况】
全球范围内,笛鸻总数约为57000只,整体上被评为近危物种,但某些区域被列为濒危。保护措施包括禁止宠物进入繁殖区域,以及公众教育活动来提升保护意识。

【地理分布】
笛鸻分布广泛,覆盖从加拿大南部至五大湖区中南部,直至科罗拉多州东部和堪萨斯州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地区。在非繁殖季节,分布范围扩展至美国东南岸和西印度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