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蚁鸫科 > 短尾蚁鸫属 > 棕尾蚁鸫
棕尾蚁鸫

棕尾蚁鸫

英文名:Rufous-tailed Antthrush

学名:Chamaeza ruficauda

【简介】
棕尾蚁鸫(学名:Chamaeza ruficauda)属于雀形目蚁鸫科短尾蚁鸫属,生活在南美洲东部亚热带森林的湿润山地和森林中。这种鸟以生活的隐蔽性和特有的鸣叫声著称。

【外形特征】
成年棕尾蚁鸫体长约19-19.5厘米,体重63.5至125克。头部冠羽为赤褐色,眼后有一白色纹路,眼先为白色。上体和翅膀呈赤褐色,前胸和腹部白色,下腹部黄色且带有黑色条纹,臀部和上尾覆羽颜色深于其他部位。虹膜深棕色,上喙呈褐色偏黑,下喙粉白色具暗色边缘,脚呈淡粉色并带有灰色斑点。与施氏蚁鸫相比,其腹部带条纹而非斑点状图案。

【生活习性】
它们生活在稠密植被的湿润山地森林、山脉边缘和次生林中,海拔1000至2200米,南部可达600米。生活区域中,棕尾蚁鸫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以捕食蜘蛛和地面昆虫为主,并常食用砂砾。

【鸣叫特征】
种鸟歌唱声音短暂,持续仅3至4秒,由一系列均匀节奏的空洞音符组成,每秒钟约12至15个音符。叫声音量和音调逐渐增加后恢复正常。歌声包括0.2秒的颤音,频率在1.8至2.3千赫兹范围。

【繁殖习性】
棕尾蚁鸫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巢穴发现两只接近成年的雏鸟,巢穴位于离地5米自然形成的树干洞中。所用材料包括竹叶、真菌根状体、草以及塑料薄膜。雏鸟颜色与成鸟类似,但腹部更橙黄。雄鸟在11月时睾丸增大,显示其繁殖季节。鸣叫活动范围约50×50米。

【外型辨识】
棕尾蚁鸫通过下体颜色和条纹敷设模式与短尾蚁鸫区分。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更为常见。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其实棕尾蚁鸫被列为LC(无危)类别。这种鸟的主要栖息地在巴西与阿根廷的大西洋森林区域。种群数量不均,常见与罕见的情况交错。由于其鸣叫时间短而隐蔽,搜捕困难。一些保护区,如伊塔蒂亚亚国家公园、奥尔加斯山国家公园和阿帕多斯山国家公园等可发现棕尾蚁鸫种群。

【地理分布】
棕尾蚁鸫分布于南美洲东南部的巴西和阿根廷东北部。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以及智利、多米尼加等国家。

【物种区别】
棕尾蚁鸫通过下体颜色和条纹敷设模式与短尾蚁鸫区分。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更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