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鹿加三趾翠鸟
英文名:Moluccan Dwarf Kingfisher
学名:Ceyx lepidus
【简介】
摩鹿加三趾翠鸟(学名:Ceyx lepidus)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三趾翠鸟属,是一种色彩斑斓且小巧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
【外形特征】
摩鹿加三趾翠鸟体长约14厘米,雄性体重为11-21克,雌性则为13-24克。成鸟与幼鸟外貌相似,不过成鸟色彩更鲜艳。头部呈现艳丽的橙色并带有黑色斑点,前额、顶冠、颧和脸颊呈现出蓝底带有黑色光泽的羽毛,颈部有一块醒目的白色三角区。背部与尾部亮蓝色,翅膀和肩胛呈现出蓝黑色,下颏、喉咙以及胸部的颜色为白色或微黄色,腹部则为炫目的橙色。喙为红色,腿为橙黄色,同时具备三个趾头;幼鸟的颜色相对较暗淡,喙部橙色。
【生活习性】
摩鹿加三趾翠鸟生活在热带雨林和季风次生林,偶尔会出现在沿江中下游的区域。栖息于低地至山麓的森林底层,最多能到达海拔1300米的位置。它们以昆虫为主食,尤其偏好捕捉蜻蜓。在捕食过程中,快速振翅飞翔,在飞行中快速俯冲以捕捉目标。它们在河边活动频繁,通常会在森林的溪流边捕食。
【鸣叫特征】
摩鹿加三趾翠鸟会发出高音的“tseeeeet”声音,音调范围约在6.5-7.5kHz之间,每次鸣叫持续大约0.4-0.5秒。间隔时间不固定,且有时会伴随着下降的嗡嗡声音。
【繁殖习性】
摩鹿加三趾翠鸟筑巢行为基本一致。它们会在地势较矮的土崖壁或河流堤坝挖掘洞穴,然后在内产卵。产卵数量一般为每窝两枚。
【外型辨识】
经过分子生物学分析,摩鹿加三趾翠鸟与其他的三趾翠鸟明显分离,具有独特的遗传差异,从而确认为独立种。在对比普通翠鸟和天蓝翠鸟时,该鸟种体型更为紧凑,喙部呈橙色,颈部有标志性的白色标记,幼鸟上部颜色颇深,喙部末端颜色更暗。
【保护状况】
摩鹿加三趾翠鸟主要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分布于包括Ambon、Seram、Saparua、Seram Laut、Kasiui、Watubela、Obi、Bisa、Bacan、Ternate、Halmahera、Tidore、以及Morotai等岛屿。目前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IUCN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摩鹿加三趾翠鸟主要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分布在包括Ambon、Seram、Saparua、Seram Laut、Kasiui、Watubela、Obi、Bisa、Bacan、Ternate、Halmahera、Tidore、以及Morotai等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