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肩黑吸蜜鸟
英文名:Pied Honeyeater
学名:Certhionyx variegatus
【简介】
白肩黑吸蜜鸟(学名:Certhionyx variegatus),又称黑白吸蜜鸟或西,属于雀形目吸蜜鸟科。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带,特征为黑色羽毛与蓝色裸皮,且翅膀与腹部呈现白色斑纹。
【外形特征】
雄鸟的主要特征是头部、颈部及上身为黑色,腹部、尾部及翼斑均为白色,眼下方有蓝色裸皮。雌鸟与幼鸟羽毛呈褐色,翅膀具有纹路,胸部带有淡色斑点。雄鸟体长15-20厘米,体重22-34克,翼展25-29厘米;雌鸟体重22-29克,体长和翼展与雄鸟相似。喙长而弯曲。
【鸣叫特征】
白肩黑吸蜜鸟的鸣叫声哀婉,由几个音符构成,类似于“te-titee-tee-tee”或“titi-te-te”。繁殖季节中,该鸟常在黄昏时分频繁鸣叫,而在繁殖初期则较为安静。
【生活习性】
白肩黑吸蜜鸟栖息于干旱和半干旱的灌木丛,但偶尔也会出现在沿海区域。这种鸟以花蜜为主要食物,同时也会进食小型节肢动物、果实和种子。主要以单独或成对的形式活动,有时会形成小群。其迁徙模式与每年的花期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
【繁殖习性】
该鸟在南半球的冬季至春季进行繁殖,如果环境适宜,也可以全年繁殖。它们筑巢材料包括小枝条、草、根和蛛网,巢呈浅杯状,并位于灌木或小树的低处。通常产3枚卵,孵化期不超过14天,雄鸟和雌鸟共同育雏。
【外型辨识】
白肩黑吸蜜鸟体型较大,雄鸟上体为黑色且带有明显的蓝眼皮下裸皮。相对于其他鸟类如黑吸蜜鸟,白肩黑吸蜜鸟的特征更为明显。
【保护状况】
白肩黑吸蜜鸟目前被IUCN评定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白肩黑吸蜜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包括西部、昆士兰西南部以及新南威尔士州中西部的内陆平原、沙丘、山脉和岩石露头区域。有时也会出现在西澳大利亚的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