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鲁歌百灵
英文名:Karoo Long-billed Lark
学名:Certhilauda subcoronata
【简介】
卡鲁歌百灵(学名:Certhilauda subcoronata)是雀形目百灵科的一种小型鸣禽。主要栖息于南非、纳米比亚及安哥拉一带的南部非洲干旱台地及高原草地,尤其在卡鲁地区常见。
【外形特征】
卡鲁歌百灵体长18至22厘米,雄鸟比雌鸟大12至14%。最显著的特征是喙尖细长而微弯。上体及翅膀覆盖棕色羽毛,头两侧有奶油色眼眉。腹部自喉到胸为白色,胸部点缀深棕色斑点,条纹隐约延伸至侧腹。眼睛为棕色,喙黑色微带角质色,腿呈暗粉色到棕色。幼鸟上部有明显的奶油色至白色羽毛尖端,胸部斑点也更分布广泛。
【生活习性】
卡鲁歌百灵生活在半干旱的卡鲁灌木丛及前纳米比亚山脉的岩石地带,在石质或黏土土壤上出没,但避免沙地。其食物多样,包括昆虫、蜘蛛、种子、果实及小球茎,也会到农田中寻找谷粒,击倒白蚁工作区以食用白蚁。
【鸣叫特征】
雄鸟全年都会鸣叫,通常发出下降的哨音"peeoooo",在南部地区会有轻微吸气声前奏"wi-peeoooo"。雌鸟偶尔也会发出模糊的接触叫声。
【繁殖习性】
卡鲁歌百灵的繁殖季节随地理位置变化,与降水密度紧密相关,一般在雨后开始,繁殖期有早有晚。春季或秋冬季产卵,每次产卵2到3枚。繁殖期双亲共同参与巢筑,雌鸟未参与巢筑但协助孵卵。巢通常建于灌木、岩石或草地基部,敞开式杯形结构,未见穹顶覆盖。孵化期未知,但幼体由双亲喂养,离巢后数周亦被照顾。
【外型辨识】
卡鲁歌百灵通过赤褐色的上体、对比鲜明的灰色颈背及侧腹有限的条纹来区分于其他同类。相较其他长嘴百灵属,其上方和下方的条纹更明显,体型更大,喙更长。不同亚种在羽毛色泽、体型大小上会存在差异。
【保护状况】
卡鲁歌百灵被评估为无危物种(LC)。尽管有时会在农田中挖掘谷粒并被视为害鸟,但它们仍然是南部非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