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格拉歌百灵
英文名:Benguela Long-billed Lark
学名:Certhilauda benguelensis
【简介】
本格拉歌百灵(学名:Certhilauda benguelensis),属于雀形目百灵科,主要分布于安哥拉西南部和纳米比亚西北部的干旱台地和高原草地。它是一种中型鸣禽,体长18-20厘米,体重约为44克。
【外形特征】
这种鸟类头部呈棕色,羽毛颜色偏向灰棕色且背部有深色条纹,腹部为白色,胸部则有暗棕色斑点和条纹。它的喉部为白色,喙为黑色、长而尖细圆锥状,嘴端较尖。鼻孔覆盖有悬羽,翅膀尖长,尾部短于翅膀,脚部后缘钝,尾翼轻盈。白色或稍淡的粉红色的腿更显特点,眼睛棕色。
【生活习性】
本格拉歌百灵生活在干旱的台地及高原草地等地形,喜欢在稍密的灌木区域活动。它们的食物包括各种昆虫及其幼虫,以及草地上的种子。这种鸟类通常单独或成小群体活动,善于地面行走,也可以振翼做波浪式的飞行。在飞行过程中或垂直下降时,它们会鸣叫。
【鸣叫特征】
雄性本格拉歌百灵的歌声具有轻微颤音,类似"peeooo"的音调,通常在飞行中和在空中振翅下降时发出。此外,它们还发出一些类似“demure”模糊的接触叫声。
【繁殖习性】
雄性本格拉歌百灵在飞行中鸣唱或拍打翅膀求偶。巢通常建在地面的凹处或草丛中,由杂草、草叶和细蒿秆构成,并用草叶等进行覆盖伪装。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6月,每窝产下2至5枚卵,卵为白色或浅黄色,表面可能带有淡淡的褐色细斑,大小约为23毫米×18毫米。孵化周期大约为15天,孵化后的雏鸟在刚破壳时没有羽毛,部分部位可能有淡色绒毛。经过7天后,雏鸟的眼睛才会睁开。
【外型辨识】
本格拉歌百灵与Karoo长嘴百灵相比,体型更小,上体颜色可能较浅。与其他亚种相比,Kaokoensis体型更小,上体颜色可能也更浅。主要依据大小、颜色以及地理分布进行辨识。
【保护状况】
IUCN未予评估,但根据当地的实际考察,这种鸟在当地适宜的环境中相对较常见。它是西南安哥拉干旱地区中最普遍的陆地鸟类之一。在非洲西南部干旱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稳定的生态分布区域,同时也是正式保护区内的常见鸟类。
【地理分布】
本格拉歌百灵具体分布于非洲的西南部,主要包括非洲中南部地区的安哥拉西南部和纳米比亚西北部的干旱台地及高原草地。栖息地还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通常单独或分散成群活动。此外,本格拉歌百灵善于在高地上进行鸣叫和飞翔,它们在地面觅食草籽和昆虫时也常结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