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冠雀
英文名:Fire-capped Tit
学名:Cephalopyrus flammiceps
【简介】
火冠雀(英文名:Fire-capped Tit,学名:Cephalopyrus flammiceps)为山雀科一种小型鸟类。分布地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至老挝北部,以及中国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外形特征】
雄火冠雀在繁殖季节头顶呈现橙红色,眼眉和眼周为金黄色,脸颊、耳羽和颈侧为橄榄黄色。喉咙和咽喉部颜色从橙色渐变为金黄色,胸部则为黄色。背部呈黄绿色,翅膀的黑白条纹和尾羽边缘为橄榄黄色。非繁殖季节雄鸟头部顶部为暗橄榄棕色,边缘呈黄绿橄榄色,背部黄绿色至橄榄绿色,臀部黄绿色至橄榄金色。雌鸟的颜色更为暗淡,缺少红色特征,但季节性变化与雄鸟相似。
【生活习性】
火冠雀的栖息地通常位于高山针叶林或混交林中,偏好温带雨林和混合落叶林的环境,冬季则可能下移到较为开阔的平原地区。其生活习性表现为群体活动,尤其是迁徙和冬季特有的小到中等规模的群落。觅食时主要集中在树冠层的较高部位,也会在接近地面的灌木丛中寻找食物。食物构成以昆虫为主,也包括树叶、花、芽、花粉和树液等。
【繁殖习性】
繁殖季一般从4月初延续至6月中旬,火冠雀以树干或大枝的洞穴为巢址,通常选择周围有树枝或疤痕覆盖的洞口。雄鸟负责守卫领地,完成巢穴保护任务,而雌鸟则负责筑巢并喂养雏鸟。巢主要由干草、细根和羽毛组成,内部附以更精细材料。火冠雀通常每巢产4枚暗蓝绿颜色的卵,雌雄鸟共同照顾雏鸟直至它们能够独立。
【外型辨识】
火冠雀分为两个亚种:
1. 指名亚种(C.flammiceps flammiceps),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尼泊尔和印度。
2. 西南亚种(C.flammiceps olivaceus),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北,以及中国的宁夏、甘肃东南、陕西、四川、西藏东南、云南和贵州等地,以及缅甸、泰国和老挝。
【保护状况】
火冠雀已纳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保护级别中为“无危”(LC),表明尽管分布广泛,但该物种的整体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质量暂未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国,火冠雀也受到了重视,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分布地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至老挝北部,以及中国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冬季时可能会出现在较低的平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