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鸦鹃
英文名:Sunda Coucal
学名:Centropus nigrorufus
【简介】
【外形特征】
爪哇鸦鹃是一种鹃形目杜鹃科鸦鹃属的鸟类,全身乌黑发亮并带有紫色光泽。翅膀上点缀着红褐色斑块。眼睛呈鲜红色,喙和脚均为黑色。雌鸟体型略大,翼展在210至227毫米之间;雄鸟为195至218毫米。幼鸟与成鸟相似,不过有时会在腹部见到条纹状斑纹。
【鸣叫特征】
其叫声与褐翅鸦鹃相似,通常会发出一系列单调的呼呼声,平均频率比褐翅鸦鹃更显高。
【生活习性】
爪哇鸦鹃是典型的留鸟,主要生活在红树林以及沿海沼泽、河口附近的灌木丛和草地中。雨季期间,它们还可能迁移到草地、河流边缘附近和甘蔗种植园。在干旱季节,则倾向于选择高草占地或者干燥的沼泽区域。食物包括昆虫、蛙类、蜗牛、蛞蝓、壁虎、小型蛇类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
【繁殖习性】
爪哇鸦鹃的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1月至3月和6月。它们倾向于在河岸或红树林地区构建巢穴,使用草和蕨类植物搭建,直径大约30厘米。巢穴一般位于地面之上3至5米高的地方。每窝产卵数量在1至5枚之间,卵为白色,尺寸约为37至41.5×29.7至31.9毫米。
【外型辨识】
该种在外观上与褐翅鸦鹃相比,更加庞大且不具备任何翅膀上黑色线条的特征。它尾部呈现绿色光泽,而非具备大面积的棕色背部。非繁殖期及幼体的爪哇鸦鹃体型下方有可能存在条纹斑纹。
【保护状况】
【地理分布】
爪哇鸦鹃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特别是西北海岸一带以及适合它们生存的湿地区域。它们在爪哇岛北部海岸某些特定地区亦被发现过,但很少出现在岛的南部。爪哇鸦鹃至少在三个保护区被记录到,包括乌戎库隆国家公园和Segara Anakan及Muara Angke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