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啄木鸟科 > 冠啄木鸟属 > 赭背啄木鸟
赭背啄木鸟

赭背啄木鸟

英文名:Ochre-backed Woodpecker

学名:Celeus ochraceus

【简介】
英文名:赭背啄木鸟(Ochre-backed Woodpecker)
学名:Celeus ochraceus

【地理分布】
赭背啄木鸟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冠啄木鸟属。其地理分布局限在巴西东部,从帕拉州西部(亚马逊河以南)至大西洋沿岸,向南延伸至巴伊亚东部和埃斯皮里图桑托,以及马拉尼昂东部,南至埃斯皮里图桑托,西至戈亚斯。

【外形特征】
该物种长约25至27厘米。雄鸟拥有宽而短的红色颊带及相邻的ailiary区域,头部长尖顶橙赭色冠,有时微带肉桂色或呈现出肉桂色;眼周相应区域呈现黑色;其上体由肉桂色到橙赭色,伴有可变的黑色斑点和心形图案;翼上飞羽为黑色,次级飞羽阔条与肉桂色,三级飞羽则末端覆盖肉桂并点缀黑色。下体呈现较为烟灰色,边缘带肉桂色。一般鸟喙较短,弯曲,鼻孔具有适中的宽度,颜色范围从肉桂到深黑色或灰色,下颚略微浅色;虹膜为红色或红棕色,眼框依淡灰色至深灰色。脚趾蓝灰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没有红色颊带,脸颊则呈现黑色条纹状。幼鸟外观更为暗淡,头部常呈现褐色黑色,羽毛掩映于暗色之中。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于湿润林地、灌丛林和卡廷加(Calinga),有时在森林边缘、画廊林和田园中的果园出现。其主要活动范围位于低地区域,以树栖蚂蚁为主要食谱,其中包括Dolichoderus和Crematogaster属蚂蚁,此外,也包括Camponotus属蚂蚁和白蚁 (Isoptera)。在季节变化中,偶尔加入水果和浆果等。在寻找食物时,它们通常成双或小家庭地横行树上,但也被发现下降至地面以获取昆虫。主要的觅食方式包括在细枝上探索、掠夺、敲击及啄食,大多数活动在枯死的树枝上进行。

【鸣叫特征】
叫声通常尖锐明确,如“tsew tsew”,“wee-wee-week”或间隔单个“wheep”音符,伴有轻微撕裂声“wicka”或“wícket wícket”。敲铁器的声响也较弱,声音节奏较为均匀,时间约有1秒至1.5秒不等,以不规律间隔重复。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期为4月至6月之间。巢穴通常在树的空洞或树栖蚂蚁巢片段中挖掘。由于该物种的生活及繁殖状态研究尚未深入,许多细节尚不清楚。

【外型辨识】
性状鉴别上,该物种和同属的其他腊梅啄木鸟(冠啄木鸟)在上身斑点和下身颜色上存在着明确的二别特征。此外,身上的特异红色颊带和较暗淡的幼鸟的形态特征也是识别的重要依据。

【保护状况】
根据2023年的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数据,该物种被评估为无危(LC)等级。虽然其种群数量可能出现减少,但尚无明确的立即威胁因素被确认。因此,评估机构认为目前无冒险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