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厚嘴雀
英文名:Black-faced Grosbeak
学名:Caryothraustes poliogaster
【简介】
黑脸厚嘴雀,学名为Caryothraustes poliogaster,属于雀形目美洲雀科黑脸厚嘴雀属的一种大型种子食用鸟。主要栖息于中美洲低地及山麓地带,从墨西哥东南部至巴拿马东部的热带雨林和边缘地带。
【外形特征】
黑脸厚嘴雀是一种体型约16.5厘米长、重约36克的鸟类,其面部、颈部及胸部为黄色,背部、翅膀和尾巴为橄榄色,臀部和腹部为灰色;成年个体具有厚重且黑色的喙。幼鸟的颜色相对淡,面部特征不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幼鸟会逐渐发育出接近成鸟的羽毛颜色。
【生活习性】
黑脸厚嘴雀通常在灌木丛或树木中搜寻食物,以昆虫如甲虫、毛虫等及果实、种子和花蜜为主食。常形成包含20只左右鸟类的嘈杂群体,并与其他种类的鸟如蜜雀、其他唐纳雀及新世界莺鸟组成混合觅食群落。在人类开发地区较为稀少,但在高度退化的前亚热带或热带森林中偶可见到。
【鸣叫特征】
该鸟的鸣叫极具特色,包括尖锐的“chip”或“tweet”声,带有明显的嗡嗡声和哨音,并且组合发声,如“cher-chi-weet, cher-chir-weet, cher-chi-chuweet”。
【繁殖习性】
在中美洲1000米以下的低海拔区域,该物种繁殖于茂密的湿林冠层和中层、高大的次生林以及半开放的环境如森林边沿和空地。它的巢由凤梨科植物叶片和其他附生植物制成,并放置在小树或棕榈树上3到6米的高度。在4月至6月的繁殖季节,雌鸟通常会产下3枚带有棕色斑点的灰色蛋。
【外型辨识】
黑脸厚嘴雀分布于中美洲地区,具体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国家的低海拔气候区。其独特的黑面、黄胸、橄榄色上半身和灰下半身的特征使其在分布范围内很容易被辨别出来。叫声不仅多变,而且极具代表性,这使得它们在野外更加容易被识别。
【物种区别】
黄绿厚嘴雀,学名Caryothraustes决胜盘,是与黑脸厚嘴雀相近的物种,分布于南美洲东北部,具有黄色而非灰色的臀部和腹部,但在其他方面非常相似。
【保护状况】
黑脸厚嘴雀目前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无危(Least Concern, LC)物种。